印染×化学品,一场“减碳增智”的联手,正在改写产业基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0:16 1

摘要:为助力行业破雾前行,推动印染与纺织化学品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共进,10月13—15日,“传化·第二届中国纺织化学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广东佛山启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林琳,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纺织化学品分会会长、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董笑妍/文

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度“洗牌”,搅动着产业链的重构浪潮,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站在了发展的关键节点,挑战如影随形,而以“强链接”破局突围的契机也愈发突显。

为助力行业破雾前行,推动印染与纺织化学品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共进,10月13—15日,“传化·第二届中国纺织化学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广东佛山启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林琳,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纺织化学品分会会长、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徐迅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

大会以“链启新质 融创新态”为主题,直击行业热点与痛点,从纺织化学品政策风向,到绿色低碳印染技术突破,再到人工智能的巧妙赋能,全方位、多层次探寻产业链融通发展新路径。

协同突破,引领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致辞表示,今年以来,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高度复杂,外贸形势更趋严峻,出口压力逐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印染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全球比较优势和引领能力;纺织化学品行业规模质量稳步提升,相当一部分助剂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替代进口。印染与纺织化学品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

聚焦印染和纺织化学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李陵申提出几点意见:一是注重应用研究与产业化推广,打造产创融合供应链。搭建“化学品-印染数据”共享平台,打通“配方开发-工艺验证”闭环。二是注重功能化与高附加值化,打造高端高值供应链。为印染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染整工艺和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三是注重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深刻把握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内涵特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四是注重构建全球化产业体系,打造协作共赢供应链。全面增强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行业龙头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产业规则重塑,构建起高效、稳定、安全、共赢的国际化供应链体系。

佛山市三水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海首先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当前三水正以“三箭齐发”路径,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区位交通优势、产业载体升级、产业链集群、产业升级焕新等方面蕴含重大机遇,为企业提供广阔投资机会与市场空间。

他指出,三水作为广东重要的纺织印染产业集聚地,始终把纺织印染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现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超 105 家,年产值超200 亿元,从业人员超 1.3 万人,逐步形成了体系完善、链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集群和绿色循环经济体系。2025年,三水区出台并实施了纺织印染产业焕新三年行动方案,以“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为导向,全力推动全区纺织印染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希望以此次大会为纽带,三水能与产业链企业、专家学者等建立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友好合作,三水将始终秉持“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服务宗旨,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共同打造全国纺织化学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高地。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化学品管理技术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博士陈瑛对国内外纺织化学品管理最新政策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她表示,化学品环境管理已迈入新污染物治理阶段。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我国正不断深化系统性建设,逐步构建“筛、评、控”“禁、减、治”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基于国际国内化学品环境管理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的深入落实,陈瑛建议,纺织印染行业,应将新污染物管控纳入园区、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和信息传递,开展风险识别,探索有效控制措施。

创新产品链接可持续未来

当可持续发展从一道“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整个纺织印染行业正经历着发展逻辑的深刻重构。这不仅是产品技术的竞赛,更是企业理念、产业价值的全面革新。

Tanatex Chemicals产品技术部经理Tugce Tokat在会上分享了两个可持续发展案例。一是环保前处理剂,公司应客户要求开发出无磷、高生物基含量的新产品,该方案使客户用水量降低约40%,化学品消耗减少20%—40%,同时改善了织物品质和废水处理效果。二是研发中的无氟整理剂,为满足客户对防水和防污的双重需求,这款新产品无需含氟化学品,在更低温度下即可达到优异的防水效果,并且仅用清水擦拭就能去除咖啡、红酒等污渍,性能超越传统方案。这两个案例表明,从客户需求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技术创新,能同时实现商业价值和环保效益。

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带来“绿色低碳印染技术创新——从经验工艺到分子设计的范式转变”主题分享。近年来,房宽峻带领团队深耕染色与喷墨印花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成功开发出活性染料无盐连续轧染、湿态高速喷墨印花两项核心技术。据介绍,这两项技术大幅降低了印染生产中的水、能源及化学品消耗,从源头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绿色化与低碳化。其中,染整过程中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开发原创性印染技术提供了新路径。谈及未来规划,房宽峻表示,团队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从分子尺度阐释染料助剂分子与纤维的作用机制,持续探索新型绿色低碳印染技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纺化业务副总裁、全球应用技术总工程师金泽作“基于科技创新助力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聚焦印染全过程,成功开发了多项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在前处理环节,创新应用低温低碱技术,显著缩短流程并减少了水耗与化学品使用;在染色环节,推出高效“染色三件套”方案,实现染色后无需水洗,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配套的低温荧光增白剂也有效降低了能耗。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公司布局了无氟防水、聚氨酯硅油、水分管理等复合功能整理技术,并针对数码印花、莱赛尔纤维等提供了全链路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传化正积极探索智能面料开发,并应用AI技术辅助研发创新。公司将通过在自身运营与产品中践行绿色理念,与产业链伙伴协同,共同推动行业向纺织强国迈进。

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杨振表示,针对印染行业节能减排需求,公司开发了系列创新技术:其涤棉专用低温精练剂将前处理温度降至60-80℃,实现退煮漂一步法加工;宽温退浆酶与高效除蜡剂配合,有效降低COD排放并消除布面瑕疵等。在材料创新方面,润禾推出了生物基含量达63%的无氟防水剂,并通过蓝标认证;非硅柔软剂系列采用棕榈果原料,生物基占比达65%-80%;有机硅产品专注低环体、低VOC特性,满足绿色纺织标准。未来,润禾将继续依托三大生产基地和材料研究院,为行业提供全流程低碳解决方案。

生态功能化学品、智能织物的话题近年来备受行业关注。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元丰聚焦于纤维基智能润湿材料界面的能量与信息传递,通过材料设计和结构调控,实现了智能织物在温度调节、能源采集、水处理等多方面的创新应用。该项研究不仅推动了智能织物在人体舒适度调节领域的应用,更搭建起生态功能化学品与智能织物融合的技术桥梁,助力行业突破材料性能与场景适配的双重瓶颈。

为攻克酸性染料在尼龙纤维上湿牢度差的问题,晋江万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组织资深技术人员历时2年攻关,最终大幅提升尼龙及尼氨面料的染色色牢度,且在不同织物、厚度上均验证工艺成熟。该公司总工程师张彬浩在“化学品赋能纺织面料功能创新与价值提升”报告中表示,该技术方案主要通过优选染料、突破常规染色工艺原理并优化工艺管理,实现湿牢度完全不掉色且多次洗涤也不易掉色,同时工艺环保,满足“0双酚”的严格要求。

管理与战略的双轮驱动

发展理念无疑是驱动产业升级与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从生产流程的精细管控、生态链条的系统构建,到战略驱动的化学品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无限的创新可能。

今年6月,盛虹集团在纺织行业内率先发布了纺织品生产全流程 PFAS 管控方案,实现了全流程绿色纺织品供应。会上,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印染总工程师钱琴芳作“纺织品生产全流程PFAS管控方案”分享表示,当前国际国内法规持续升级,PFAS检测标准不断提高,对印染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企业需构建从“供应链准入”到“产品出厂”的全流程PFAS管控体系。她分享道,盛虹集团从源头发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将风险拦截在厂门之外,同时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与全环节检测检验,最终成功建立起完善的PFAS管控方案体系,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创新升级。

Archroma印染助剂与数码印花事业部全球营销总监 Sachin Nigam带来了“基于纺织化学品从源头到末端构建印染行业完整生态链条”主题报告,提出以“关怀地球”理念构建纺织行业端到端可持续生态链。针对行业在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转型和化学品管理四大领域的挑战,昂高开发了NTR生物基涂料印花系统等创新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可再生原料,生物基含量最高达80%,实现了无甲醛配方和优异的色牢度表现,同时兼容印花、涂层和连续染色等多种工艺。昂高还建立了数字化合规平台,为供应链提供透明的产品监管信息,满足REACH、ZDHC等国际标准。

会上,SHEIN全国产业带活动负责人Bili Chen系统阐释了SHEIN以数字化驱动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该模式通过“小单快反”实现精准生产,并为支撑其覆盖全球的业务,构建了全程空运的物流体系,确保7日内送达的消费体验。在供应商协同方面,SHEIN创新推出四维合作机制:ODM、OEM、OBM及现货采买模式,并配套开发了面辅料集中采购平台。针对合作企业关注的结算问题,建立了按星级划分的阶梯结算体系,最高可实现周级回款周期。

浙江滨康印染有限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上成果显著。该公司可持续发展部主管施青青介绍,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100%绿电使用,中水回用能力达3200吨/日、回用比例60%-70%。公司预计2025年碳排放较2022年降低31%,目标2040年达成全产业链净零排放。此外,公司严格遵循REACH、CPSIA等多项国际国内法规,在化学品管理及可持续原料合作领域表现突出。

佛山技研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染整技术专家委员吴金在会上指出,当前纺化品应用亟需通过智能制造实现突破。技研智联依托三技工业和研华科技的技术背景,构建了覆盖设备智控、数字化工厂和AI大脑的三层解决方案体系。公司通过MES系统将化学品基础研究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系统规则,实现了对配方的科学管理与工艺约束。通过MES系统形成技术闭环,助力印染企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生产转型,为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径。

三水区大塘镇副镇长陈洁围绕“大塘绿色面料 织就产业新未来”这一主题,首先阐述了佛山市、三水区“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独特发展优势与扎实产业基础。重点介绍了大塘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以绿色化、集群化、智能化为核心导向,全力推动区域产业实现两大跨越—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升级,从分散“单点发展”向联动“生态协同”转型,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在绿色创新实践上,以绿色创新为引领,中水回用率已接近90%,凭借这一高效节水成果,成功荣获“全球水奖・最佳工业项目”大奖;同时,建成国内首个印染园区万吨级CO₂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该项目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碳”示范工程,其核心吸附剂技术更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与此同时,大塘镇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机制,加快推进产业 “智改数转”,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高效转化与价值跃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样本。

新疆巴州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玥在会上推介当地产业发展优势。该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四方面优势: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区位,构建了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独特旅游资源;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完整的纺纱、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高效便捷的企业服务。开发区重点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大量纺织服装企业,正致力于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和服装面料生产基地。

会上还为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广东办事处举行了揭牌仪式。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董淑秀,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纺织化学品分会秘书长李鹏飞分别主持上、下午会议。

本届大会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佛山市三水区大塘总商会、佛山市三水区纺织行业协会协办,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纺织化学品分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广东办事处承办。

10月15日,与会嘉宾前往佛山市丰泽纺织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大强纺织染整有限公司、佛山市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塘总商会等单位进行参观。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