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热播《沉默的荣耀》有人说,这是统一行动的前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20:52 1

摘要:剧里九成以上角色都有真名真姓的原型,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吴石。这位出身福州寒儒之家的“学霸将军”,21岁从保定军校毕业时拿了全校第一,后来在日本陆军大学依旧以榜首毕业,轰动中日军界,连蒋介石都曾倚重他策划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可1946年调任南京国防部后,他在翠琅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沉默的荣耀不是一般的谍战剧。

它是1949至1950年间,也就解放台湾战争前夕的谍战悲壮史实。

它的内容是隐蔽战线上英雄烈士与国民党特务的生死搏斗。

过去大陆基于国共和谐,往往将这段惨绝人寰的英雄悲歌,用隐晦的方式表达,甚至以无名英雄来称之。

剧里九成以上角色都有真名真姓的原型,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吴石。这位出身福州寒儒之家的“学霸将军”,21岁从保定军校毕业时拿了全校第一,后来在日本陆军大学依旧以榜首毕业,轰动中日军界,连蒋介石都曾倚重他策划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可1946年调任南京国防部后,他在翠琅村1号的居所里亲眼见惯官员贪污腐败,那句“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慨叹,藏着他对政权的彻底失望。1947年他秘密与中共建立联系,淮海战役时靠亲笔信帮地下党打通徐州剿总关系,渡江战役前又把长江布防情报送出去,连林遵舰队起义都有他的推动。

1949年8月,吴石本可在福州等着解放,却接到了国民党国防部次长的任命,要他赴台任职。他明知这是龙潭虎穴,却因为“能拿到台湾防务核心情报”的念头,毅然收拾行装。赴台前在南京酒店见长子吴韶成最后一面,他留下二十元美钞,没说太多话,这一面竟成永诀。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赴台后组建的“东海小组”,送出了《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军基地部署》等绝密情报,这些都成了大陆制定解放计划的关键依据。

和吴石一同赴险的还有朱枫。这位本要从香港回上海的宁波女子,听说吴石的交通员牺牲,立刻主动接任赴台。她不是天生的特工,初接头时会紧张得手心冒汗,独处时总摩挲着儿女的照片发呆,但传递情报时从不出错。1950年1月她本已准备离台,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身份彻底暴露。特务对她严刑拷打,她始终没吐露半个字,最终身中七枪,牺牲时还高呼革命口号。直到2010年,她的遗骸才辗转回到大陆,安葬在家乡镇海的烈士陵园,这条归家路走了整整60年。

说这部剧是“统一行动前奏”的观点,其实没看懂它的内核。剧集总编剧卢敏早就说过,创作初衷是展现理想主义者的追求,那些英烈与逐名逐利者根本是云泥之别。1949至1950年的隐蔽战线斗争,本质是当时解放台湾筹备工作的一部分,吴石、朱枫们的牺牲,是为了“国家统一”这个朴素信念,而非任何当下的行动信号。他们的故事过去隐晦流传,不是刻意回避,而是出于历史语境的考量,如今搬上荧屏,更多是让这些“沉默的英雄”被后人铭记——就像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的雕像,注视着他们当年想守护的“民族未来”。

剧中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谍战技巧,而是真实的人性。吴石在狱中受刑失明,临刑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绝笔;朱枫被捕时把情报藏在发髻里,宁死不让秘密泄露;刘光典身份暴露后躲进台湾深山,掘地为穴吃野果喝露水,坚持斗争四年才被捕,直到牺牲都没供出一人一事。这些细节不是虚构,都是史料里明确记载的事实,也是剧集能打动观众的根本原因。

把历史剧和现实政治直接挂钩,其实是忽略了它的人文价值。这部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道统一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七十多年前就有人为它把命丢在了台北马场町;在于让那些刻在北京西山纪念墙的846个烈士名字,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dddddk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