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市各级6600多名河湖长又有新任务。10月14日,嘉兴市发布2025年第2号总河长令《嘉兴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域幸福河湖,吹响了幸福河湖建设的冲锋号。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 讯 员 邓圆谧 吴佳丽
全市各级6600多名河湖长又有新任务。10月14日,嘉兴市发布2025年第2号总河长令《嘉兴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域幸福河湖,吹响了幸福河湖建设的冲锋号。
幸福河湖可感可及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只见一湾碧水穿村而过。河道里不仅修筑了石驳岸,还种植了水下森林,站在桥上,整个村落的美景一览无余,“人在景中住”成了这里的真实场景。
2023年,嘉兴正式开启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两年来,围绕“嘉水安澜、兴水惠民”目标,全市以河湖长制为牵引,聚焦“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是责任所系、发展所需、百姓所盼,关注重点要从河湖面貌向百姓感受迭代,给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总河长令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增效,始终将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置于核心位置,通过强化水资源约束与跨部门协同,在筑牢水安全底线的同时,积极培育滨水经济、亲水空间等绿色新业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让“浙里河湖,流淌幸福”成为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翻阅实施方案,记者看到,总河长令明确锚定“嘉水安澜、兴水惠民”目标,以市政府民生实事——幸福河湖项目为引领,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单元,全域共建幸福河湖,全民共享滨水之“嘉”。努力到2026年建成2个全域幸福河湖县(市、区)、2027年建成3个全域幸福河湖县(市、区),到2030年全部建成全域幸福河湖,展现“水安人聚、水秀景美、水活业兴、水润民富”的幸福河湖新画卷。
水润禾城风生水起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
比如,确保河湖安澜、保护河湖生态作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的重点工作,将强化流域统筹,谋划中小河流治理、灌区建设、海塘安澜等重大水利项目。同时,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除了推进江河安澜达标提质、提升河湖生态保护质效,总河长令还提到将促进幸福宜居开放共享,实现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100%,并持续打造特色水上“运动圈”。
怎么理解?嘉兴市水利局河湖与农村水利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姜林卫介绍,即在建设过程中,新增一批亲水节点、观景平台、滨水运动发展空间等亲水设施,满足运动休闲、旅游康养等多元需求。“比如,我们将建成‘环浙步道’嘉兴段,开拓河岸体育健身领域,激发滨水运动活力。”
幸福河湖是美丽河湖的升级版。一直以来,嘉兴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随着人民群众对河湖治理的需求越发多元化,如何实现水富于民、水美于民?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旨在回答这一关键问题。
总河长令明确提出构建运河文化大保护格局、推动水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海河联运支撑产业发展、创新发展滨水旅游等重点任务。在推进这些重点任务中,具体治理目标有“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六大方面。
那么,这些目标如何实现?“以‘文化’为例,通过水脉理论凝练、水韵遗产保护、水润文明弘扬、水美文化传播,助力高水平文化强市建设。再说‘富民’,要挖掘河湖经济价值,打造新型湖区经济,培育绿色高效农业、高附加值水产业等经济形态。”姜林卫说。
“一个个具体的指标,是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使其成为群众‘幸福泉眼’的关键。”姜林卫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总河长令的落地见效,既维护河湖自然形态和功能,构建完善江河防洪减灾体系,也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打造水韵禾城文化高地,更科学有序开放河湖空间,提供产业发展平台空间,努力打造江南水乡名城幸福高地。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