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在深夜翻来覆去时,突然被一个念头击中——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死死攥着的执念。
你有没有在深夜翻来覆去时,突然被一个念头击中——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死死攥着的执念。
去年搬家时,我在旧书箱里翻到中学时代的一本日记
,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必须”:月考必须进前三,跑步必须快过隔壁班的男生,甚至暗恋的姑娘必须对我微笑。
如今重读这些字句,竟忍不住笑出声来。当年觉得天塌下来的事,现在连细节都记不清了。
原来岁月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把那么多“必须”化成了“何必”。
朋友上个月被公司裁员,三十五岁的他突然失去了奋斗十年的位置。
最初两周,他每天给我打三小时电话,
反复咀嚼每个细节——是不是那次会议说错了话?是不是上司早就对他不满?
直到某个清晨,他看见镜子里那个眼窝深陷的自己,突然愣住了:“我这是在用别人的决定惩罚自己啊。”
那天下午他去菜市场买了条鲈鱼,慢火蒸了八分钟,淋上热油时听见“滋啦”一声,
他说那一刻忽然明白了:放下对过去的纠缠,才能听见生活此刻的声响。我的外婆这辈子最懂这个字。
外公离开的那年,她一个人在老宅住了整整十年。
我们都劝她搬来城里,她总是摆摆手:“这里每件东西都有他的气息,我舍不得。”
直到某个春天的早晨,她突然把外公的衣物整理出来,该送人的送人,该捐的捐。姑姑急得直跺脚:“
妈您这是干什么?”外婆抚摸着那件褪色的中山装,平静地说:“东西搁在心里,人就不会走。
把东西送出去,他才真的住进来了。”
后来她在院子里种满月季,花开的时候,她坐在藤椅上对我们说:“腾空双手,才能接住新时光。”
想想真是这样。我们总以为坚持是力量,却忘了放下是更大的修行。
就像端着一杯热水,短时间能忍,时间久了总会烫伤自己。
隔壁单元的陈老师教了四十年数学,退休那天没有像别人那样失落,反而乐呵呵地报了书法班。
他说讲台就像一支粉笔,握到最后只剩粉末,不如趁早洗洗手,还能闻见墨香。
现在他的楷书在社区展览,每幅作品落款都盖着“自在”的闲章。
其实生活从来不会真正困住谁,困住我们的往往是自己不肯转弯的固执。
那个总在抱怨的同事,那些已经翻篇的旧事,
那些求而不得的缘分——当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松手,就像解开系得太久的气球,看着它飘向远方,反而能获得整片天空。
夜深时不妨问问自己:此刻心里紧抓着什么?
是某句伤人的话,某次不公平的对待,还是对未来的过度担忧?试着轻轻松开拳头,你会发现掌心留下的不是空虚,而是被岁月磨出的温柔光泽。
人生如四季更替,冬天紧握的枯枝,春天会抽出新芽。
通透地活着,从来不是看透一切,而是看懂之后,依然能轻装前行。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明白有些风景需要退后一步才能尽收眼底。
就像整理旧物时,留下让你微笑的,告别让你叹息的。
日子要过得像初秋的薄衫,添一分不嫌多,减一分不觉少,恰好的温度里,藏着恰好的自在。
来源:森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