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5岁,还在脸上“扎针”,换作别人早被嘲“不服老”,伊能静却把这当成一场直播秀。
55岁,还在脸上“扎针”,换作别人早被嘲“不服老”,伊能静却把这当成一场直播秀。
镜头里,她一边让医生把超声炮探头贴到腮边,一边跟弹幕唠嗑:“疼,但疼得值。
”弹幕刷得飞快,有人喊姐太勇,有人劝她别折腾,她眯着眼笑,像听邻居夸自家孩子。
外人以为她靠医美续命,其实她早把脸当成一门生意。
去年她飞去韩国,跟当地最大医美集团谈合作,顺手把自家英文名“Annie”注册成护肤品牌,首发单品就是她在视频里痛得龇牙咧嘴的“黄金微针”同款。
上线三天,库存被代购扫空,评论区一水儿“想跟伊能静做同款脸”,没人再提年龄。
可脸只是门票。
真正让她忙到飞起的,是藏在顺义别墅区的制作公司。
公司小得可怜,员工不到十人,门口连logo都没挂,项目表却排得满满当当:一部女性悬疑网剧,一本写给女儿的小书,还有下个月上海电影节的评审行程。
她给自己印了新名片,头衔不是“艺人”,而是“总策划”,念起来有点拗口,她却喜欢得紧,说这三个字听起来“像能把时间捏在手里”。
家里同样像剧组。
秦昊凭《漫长的季节》封帝那晚,她坐在观众席,镜头扫过,她正拿纸巾按眼角,眼线糊了一点,第二天被截成动图疯转。
后台采访,记者问她哭什么,她实话实说:“我想到他练东北话到半夜,连小米粒都学会‘嘎哈呢’,觉得这人真轴,轴得可爱。
”一句话,把影帝拉下凡尘,也把婚姻拉回烟火。
烟火里也有呛鼻的。
女儿要读上海国际学校,学费三十万,被营销号拿来当靶子,说她“富养攀比”。
她没回怼,只在小红书发了一张照片:米粒蹲在行李箱旁,把旧绘本一本本往里塞,配文“小孩知道要离家,先把故事带走”。
评论区瞬间软化,原来明星也怕孩子长大,也怕行李箱空出一块。
有人统计,她一年上热搜的次数比某些流量还多,却一半因为脸,一半因为“妈味”。
她照单全收,转头把“妈味”写进新书目录,计划母亲节上市。
预售链接刚挂出,五千本签名版被抢空,出版社加印时,她正躺在美容诊所刷手机,额头贴着术后冰袋,看见订单截图,笑得冰袋都滑下来。
外人算得清她每根皱纹的去向,算不清她哪来的电量。
问急了,她丢一句:“我55岁,还在改剧本,还在给老公搭戏,还在教女儿系鞋带,哪有空熄火。
”说完补一句,“要是哪天真没电了,我就去睡三天,第四天再起来折腾。
”语气轻得像聊明天买菜,却把人听愣了——原来“中年”不是熄火,是换电池;不是收官,是加更。
于是那些等着看她“翻车”的人,一次次落空。
她偏不按剧本老去,偏要把针眼、眼泪、剧本、奶瓶、评审牌全塞进行李箱,拉着就跑。
跑得不快,却足够让旁观者眨个眼的工夫,发现她又在下一站支起了小摊,卖的不是脸,是“还能再试一次”的底气。
来源:Grace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