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飙》播出三十天后,她微博涨粉一百九十万,商业报价从三万翻到三十万,剧组趁热递来《城中之城》女一号。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与于和伟演对手戏”,她签字时手没抖,因为经纪人拍胸脯保证:跟老于搭戏,演技能拔高一层。
隆妮把“高启兰”那副金丝眼镜焊在脸上那天,就注定要被放大镜盯着——观众先惊艳,再挑刺,最后把她和于和伟一起钉在“带不动”的耻辱柱上。
《狂飙》播出三十天后,她微博涨粉一百九十万,商业报价从三万翻到三十万,剧组趁热递来《城中之城》女一号。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与于和伟演对手戏”,她签字时手没抖,因为经纪人拍胸脯保证:跟老于搭戏,演技能拔高一层。
进组第一场就是哭戏,她滴眼药水被镜头抓到,于和伟当场没说什么,收工后把剧本里一段长对白改成短句,留给她的情绪出口只剩三秒。剪出来观众只看到“面瘫”,没人知道老于在帮她拆长难句,拆完她接不住。
《城中之城》播出当天,收视率破一,她的个人热度却倒挂——播放曲线升,搜索曲线降。平台把“于和伟吴越对手戏”剪成热搜,她的名字连词条都没混上。数据组连夜开会,结论很直白:观众记不住她的脸,只记得眼镜。
公司赶紧把存货《沉默的荣耀》提档,想复制“叔圈顶流+清冷小花”公式。这次于和伟提前两周约她对词,她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一到现场还是卡壳,情绪停在“皱眉+抿嘴角”。老于提议加一段即兴,她愣在原地十秒,导演无奈喊过。播出后弹幕刷屏:这俩像隔了层玻璃。
两次合作,于和伟的片酬一分没少,她的报价却掉回十万。品牌方把原本谈好的护肤品支线换成短代,合同期限从一年缩成三个月。经纪人跑去平台做危机公关,得到的答复是:观众缘是玄学,数据不会撒谎。
她私下报了个台词班,一周三晚,学费两万。老师是中戏退休教授,第一节课让她摘掉眼镜读一段《雷雨》,她读完老师只说一句:你先把气息沉到丹田,再谈角色。回去路上她戴着口罩在地铁里哭,热搜同步推送“隆妮演技”词条,点进去全是负面。
《暗夜与黎明》杀青那天,她发了一张穿风衣的侧影,配文“新开始”。评论区前排是粉丝控场,第十楼开始有人贴出她在《沉默的荣耀》的动图,配文:再扑一部就查无此人。她没删帖,也没回怼,因为知道回一句就会被截图二次传播。
公司把宣传预算大头给了同组男一号陈哲远,她的通稿只买到第十位,关键词还是“高智感”。谍战剧最需要微表情,片花里她抬眼0.3秒的镜头被弹幕逐帧嘲笑:瞳孔没戏。导演在采访里打圆场:她还需要时间。这句话被剪成短视频,播放量破亿,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市场不会等她。
95后小花周也同期播了两部现偶,热度冲到女星榜前三。隆妮在后台刷到数据对比图,默默把自己手机亮度调低。经纪人递来下一部剧本,仍是“冷面女特工”,她看了十页就合上,说想试试职场轻喜剧。对方摇头:你的人设已经定型,改赛道风险太大。
她想要的是撕掉标签,公司要的是安全变现。双方拉扯三个月,最后她妥协,因为银行账户余额提醒:再不进组就要断档。签约那天她发微信给于和伟:老师,下次还能带我吗?老于回了一个表情:加油。
《暗夜与黎明》定档2024年暑期,平台把预告剪成三版,她的镜头一版比一版少。内部看片会上,制片直接说:如果播出效果不及预期,后续项目降级。她坐在角落,手里攥着口罩,指节发白。
观众要的是一夜飞升,行业要的是持续造血。她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于和伟能救一次戏,救不了整条事业线。眼镜摘下,她还得自己看清前路。
播完如果还是扑,她准备回话剧圈磨一年,哪怕票房只卖三成,至少能练肺活量。公司听到风声,连夜开会:话剧没流量,等于雪藏。她第一次顶嘴:再烂也比被观众喊“木头”强。
镜头外的她比角色先崩溃,也比角色先清醒。
暑期档开播那天,你会点开她的特写,还是直接划走?
来源:在天空自在翱翔的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