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六十,退了休,时间一下子松下来;早上不用赶车,中午不用对着电脑扒拉饭,晚上也不用开会;日子像被抽了筋,软塌塌地摊在眼前;
人到六十,退了休,时间一下子松下来;早上不用赶车,中午不用对着电脑扒拉饭,晚上也不用开会;日子像被抽了筋,软塌塌地摊在眼前;
我老伴走得早,孩子在外地;头两年,我挺不适应;邻居李姐看我一个人,就拉我去跳舞,去唱歌,去吃饭;她说,人老了,就得往人堆里扎,不然容易闷出病;
我信了;那会儿,我手机里光是微信群就有八个;广场舞队、老年大学书法班、社区志愿者、同学会、战友群、旅游小分队、养生茶话会、每周三的棋牌局;我每天穿得整整齐齐,包里揣着降压药,赶场子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去;
那阵子,我朋友圈发得勤;今天和谁喝早茶,明天跟谁去爬山,后天又在哪家馆子拍了合照;底下点赞一堆,有人说我“活得真精彩”,还有人说“这才是退休该有的样子”;
可热闹归热闹,我心里头,慢慢觉得不对劲;
有一次,我半夜心口疼,喘不上气;我翻出手机,想打个电话;翻了一圈通讯录,手指停在李姐名字上;可我犹豫了;她儿子刚高考完,一家子正计划去云南旅游;我这会儿打过去,她要是连夜赶过来,人家行程全打乱了;再说,她也没义务管我;
我又往下翻,翻到跳舞队的小王;她才五十出头,年轻,热心;可她白天上班,晚上带孙子;我这大半夜的,实在张不开嘴;
最后,我自己打了120;到医院,做完检查,天都亮了;我躺在病床上,看着点滴一滴一滴往下走;手机静悄悄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发了朋友圈,说“今晚和姐妹们嗨翻了”,可现在,没一个人问我一句;
那会儿我才明白,有些热闹,是热在表面的;人一散,灯一关,冷清就从四面八方涌进来;
我住院那几天,李姐倒是来了一趟;带了点水果,坐了不到二十分钟;她一直看手机,说家里孩子没人接;走的时候说:“你好好养着,回头群里的活动我帮你留个名额;”
我点点头,没说啥;
出院后,我把那八个群,一个一个退了;退到最后一个棋牌局时,群主还发私信问我:“怎么不玩了?少了你,大家都不热闹了;”
我说:“年纪大了,想清静清静;”
其实我不是不想热闹;我是明白了,真正的陪伴,不是人多,而是那个人,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稳稳地站在那儿;
我认识一个老陈,退休前是厂里的技术员;他不爱参加活动,连社区组织的免费体检都懒得去;大家都说他孤僻;可去年他摔了一跤,股骨头骨折;他闺女从深圳回来照顾他,一住就是三个月;每天给他做饭、擦身、扶着练走路;楼下的老伙计们去看过两回,坐坐就走了;反倒是他闺女,一声不吭地扛下来了;
有人问他:“你不觉得孤单吗?”
他说:“孤单是常态;但我清楚,真有事,有人会来;这就够了;”
我挺服他这话;
现在我的日子过得简单;早上买完菜,去公园走两圈;碰上熟人,点点头,聊几句家常;不刻意找人说话,也不怕没人说话;我养了一盆茉莉,开了花,香味能飘满屋子;我学会了用手机看新闻,看孙子的视频,偶尔给老姐妹发个语音,说:“今天太阳好,我晒了被子;”
我不再追求那种“人人都认识我”的感觉了;我开始学着和自己相处;有时候坐阳台上,一坐就是半天;看云走,看树叶晃,心里头反而踏实;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没人陪,是把别人的热闹,当成自己的依靠;
那些天天组局、逢叫必到的人,看着风光;可真到动不了那天,能指望上的,往往不是饭桌上的“老友”,而是那个愿意为你熬一碗粥、陪你去医院排队的人;
关系这东西,经得起酒桌,未必经得起病床;
我现在明白了,晚年过得好不好,不看朋友圈有多热闹,而看手机通讯录里,有几个能让你半夜放心拨出去的号码;
退了休,日子是自己的;热闹可以有,但别上瘾;有些孤独,得自己消化;有些依靠,得提前准备;
人这一辈子,到最后拼的,不是认识多少人,而是心里头,有没有几个能托底的人;
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情节与人物均为艺术加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中不涉及任何医疗建议,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内容旨在探讨退休生活状态,倡导理性社交,不制造焦虑,不贬低任何生活方式;读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参考;
来源:心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