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面里,女孩把猪脚码成一排,袖口沾着油星,抬头冲镜头笑,像刚下班的邻家妹妹。
“原来菜市场里真藏着女主角。
”
有人把这段视频转发到群里,配文只有七个字。
画面里,女孩把猪脚码成一排,袖口沾着油星,抬头冲镜头笑,像刚下班的邻家妹妹。
24小时,点赞50万,账号@小汐表妹 粉丝飙到80万。
评论区最高赞:
“她要是去找亲生父母,我第一个不同意。
”
认亲大戏看过不少,轮到这位表妹,剧情突然拐弯。
瑾汐带着亲生父母回莆田见养父母,镜头本意是拍“两家团圆”,结果人群里一个穿围裙的姑娘抢镜。
有人喊她“表妹”,她摆手:
“别乱叫,我户口本上也是养女,只是没做鉴定。
”
一句话,把狗血档口变成大型沉默现场。
第二天,她照常出现在南门农贸市场。
摊位招牌还是“阿娥猪肉”,她妈,也就是养父的大姐,正把荣誉奖状往玻璃柜里塞——“最美摊主,诚信经营二十载”。
管理办的人说,这姑娘每周来帮工三次,切肉、称重、收摊,动作比老摊主还熟。
直播灯一架,她低头把碎肉扫进袋,顺口科普:
“猪前腿适合卤,后座炒青椒,别再买错。
”
弹幕刷屏:
“姐姐,我缺的不是肉,是缺你给我切。
”
热度来得突然,却没人敢催她去找“亲生”。
表妹的原话是:
“我日子已经满了,再塞人进来,怕装不下。
”
轻飘飘,却把“寻亲”两个字挡在门外。
网友忽然意识到,不是每个被收养的孩子都要哭着谢恩,也有人选择把现有日子过成答案。
现实比剧本更爽。
她原本在外贸公司打杂,月薪4500,现在直接调去品牌部,涨到8000,专门拍短视频。
领导笑得合不拢嘴:
“流量自己走进门,谁不接着谁是傻子。
”
瑾汐那边也递来橄榄枝,说要合拍“莆仙戏”非遗系列,文旅局直接批了10万创作金。
姐妹俩一个负责出镜,一个负责脚本,把高甲戏的锣鼓点剪成鬼畜节奏,第一条预告刚发,转发就破两万。
有人担心:
“会不会炒完就凉?
”
表妹在评论区回了一个表情包——猪在飞。
配字:
“凉不了,莆田32度。
”
行,地道的南方幽默。
故事讲到这儿,最有趣的不是她多红,而是她拒绝成为“第二个瑾汐”。
同样是被抱养,一个选择打开血缘,一个选择守住菜摊。
两条路,都没翻车。
屏幕外的我们倒被提醒:
团圆不是标准答案,自己把日子过踏实了,才叫结局。
下次去莆田,不妨去南门市场转转。
要是看见一个姑娘把猪蹄摆成心形,记得别喊“网红”,喊她“小老板”,
她大概率会多送你两根排骨。
至于寻不寻亲,
她说得够明白了——
“锅已经烧热,没空再开一局。
”
来源:小流看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