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O板块缩量震荡,龙头股走势透露什么信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6:33 1

摘要:最近的CPO板块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连续三天成交额从120亿萎缩到85亿,跌幅始终没超过3%,但反弹也冲不破5日均线。中际旭创每天在310-320元之间来回拉锯,天孚通信更夸张,单日振幅不足2%,股民在股吧里调侃:“这哪是炒股,分明是在看心电图,连做T的空间

最近的CPO板块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连续三天成交额从120亿萎缩到85亿,跌幅始终没超过3%,但反弹也冲不破5日均线。中际旭创每天在310-320元之间来回拉锯,天孚通信更夸张,单日振幅不足2%,股民在股吧里调侃:“这哪是炒股,分明是在看心电图,连做T的空间都没有。”

缩量震荡从来不是“无意义的横盘”,尤其是龙头股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藏着资金对板块的真实看法。是主力在“磨底吸筹”,还是“出货前的伪装”?今天咱们就拆解盘面细节、龙头动向和行业逻辑,把缩量背后的信号说透。

一、盘面全景:缩量不是“没人玩”,是资金在“等风来”

先看清当前CPO板块的整体状态——不是“冷清”,而是“克制”。10月16日板块成交额85.3亿元,较上周高峰时的126亿元缩水32%,但这种缩量和去年11月“崩盘式缩量”完全不同:当时是“跌不动也没人接”,现在是“涨不动但有人托”。

从分时图看,每天的走势都大同小异:早盘开盘后跟着大盘小幅波动,10点左右会出现一波集中买卖(要么是小资金试盘冲高,要么是短线资金止损砸盘),但很快就会回归平静。10月16日中际旭创早盘冲高322元,眼看要突破5日均线,结果只成交了2000手就没了承接,随后慢慢回落;下午新易盛被砸到235元,又有连续5笔500手托单顶住,没让股价再创新低。

这种“上有压单、下有托单”的格局,在龙头股里普遍存在。天孚通信近三天的买卖盘口显示,380元上方有持续的千手压单,370元下方又有稳定的托单,分明是资金在“刻意控盘”。有老股民总结得到位:“放量涨跌看趋势,缩量震荡看态度,现在这情况,就是多空双方都在等信号,谁也不想先动手。”

板块内部的分化更能说明问题。不是所有CPO股都在“躺平”:有1.6T光模块量产消息的华工科技,缩量期间逆势涨了4%,成交量反而比之前放大10%;而没有业绩支撑的杂毛股,比如某只蹭概念的通信股,连续三天缩量跌3%,典型的“无量阴跌”。这说明资金不是撤离了CPO板块,而是在“挤水分”——从弱势标的流向有硬逻辑的龙头。

二、龙头解码:三类走势,三种信号

龙头股是板块的“风向标”,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这三大龙头最近走出了三种不同的缩量形态,每一种都在传递关键信息。

(一)中际旭创:缩量横盘,“估值锚”在企稳

作为CPO板块的“市值龙头”,中际旭创最近5天一直在310-320元区间横盘,单日成交额从18亿降到12亿,换手率不足1%。这种“缩量横盘”的核心信号是:市场对它的估值分歧在缩小。

要知道,中际旭创三季度净利润预增60%-80%,对应现在32倍的市盈率,在科技股里并不算高 。之前股价波动大,是因为资金对“1.6T光模块出货量”有分歧:有人觉得能超预期,有人担心海外订单不及预期。但缩量横盘期间,高盛的研报给出了明确数据——中际旭创三季度1.6T光模块出货量达30万只,远超市场预期的20万只。这个消息出来后,股价没大涨,但也没再跌,说明分歧在消化,估值锚正在企稳。

盘口还有个细节:北向资金最近三天净买入中际旭创1.2亿元,虽然量不大,但在缩量环境下很显眼。北向资金被称为“聪明资金”,它们的逆势加仓,本质是认可当前的估值安全边际。

(二)天孚通信:缩量抗跌,“业绩确定性”成底气

天孚通信的表现更强势:缩量期间不仅没跌,反而微涨1.5%,是三大龙头里唯一跑赢板块的。这种“缩量抗跌”是典型的“强势调整”信号,背后是实打实的业绩支撑。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产能拉满”:三季度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光引擎、陶瓷套管这些核心器件供不应求,营收增速预计超过40% 。对业绩确定的公司来说,缩量往往意味着“抛压枯竭”——想卖的人早就借着之前的反弹离场了,剩下的都是长期持有者,不会轻易割肉。

从技术面看,天孚通信始终站在20日均线上方,这是“强势股调整”的关键特征。对比去年11月的调整,当时它跌破20日均线后缩量跌,那是“弱势调整”;现在缩量还能守住关键均线,说明资金对它的认可度没降。有机构分析师直言:“天孚通信的缩量抗跌,给整个板块定了‘下限’,只要它不崩,板块就跌不到哪去。”

(三)新易盛:缩量回调,“减持利空”在消化

新易盛是三大龙头里唯一缩量回调的,最近三天跌了5%,成交额从15亿降到8亿。但这种“缩量回调”和“崩盘前兆”有本质区别:它是“利空驱动的被动调整”,不是“基本面恶化的主动下跌”。

新易盛的回调,主要是受“询价转让”利空影响——1100万股的转让规模,按市价算超40亿元,市场担心折价抛压。但仔细看公告会发现,接盘方只能是机构投资者,而且有6个月锁定期,短期实际抛压没那么大。缩量回调正好说明:恐慌盘已经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资金在“观望减持结果”。

盘口数据能佐证这一点:10月16日新易盛跌到235元时,成交量突然放大到3000手,随后又迅速缩量,典型的“恐慌盘割肉后没人再卖”。而且它的跌幅没超过前期低点232元,守住了关键支撑位,说明资金对它的“底线价格”有共识。

三、缩量根源:资金在等三个“确定性信号”

缩量震荡的本质,是“信息真空期的观望”。现在资金之所以按兵不动,不是不看好CPO,而是在等三个关键信号落地。

(一)等三季报“盖棺定论”:业绩能不能超预期?

虽然龙头股都发了业绩预告,但“预告”和“正式报告”的分量完全不同。资金在等三季报的三个细节:一是中际旭创1.6T光模块的具体毛利率,要是能超过45%,就是超预期;二是天孚通信的海外订单占比,要是能从30%升到40%,说明国际化进展顺利;三是新易盛的800G模块交付量,直接关系到四季度业绩增速 。

要知道,CPO板块的核心逻辑是“业绩高增”。如果三季报真的超预期,之前的缩量震荡就是“主力洗盘”,资金会立刻回流;要是不及预期,可能还要再调一调。现在这个节点,没人愿意冒风险,只能等报告落地。

(二)等海外消息“靴子落地”:利空是不是真的?

最近关于海外市场的传言太多,资金在等“验证”。一是博通技术突破的影响:有消息说博通CPO功耗降65%,但业内人士透露只是“短距离场景专用”,和国内厂商的长距离产品不冲突,资金在等Meta等客户的实际采购数据;二是美国关税传言:之前说要加征光模块关税,现在又没了下文,新易盛等海外收入占比高的企业,必须等这个消息明确。

这些“模糊利空”是缩量的重要原因。就像有人告诉你“可能要下雨”,你不会立刻回家,但也不会再往外跑,只能在原地等天气明朗。资金现在就是这个心态:不确定利空真假,干脆先不动。

(三)等市场风格“重新切换”:资金会不会回流科技股?

最近A股的风格很明确:资金从高估值科技股流向低估值的周期、消费板块,煤炭、银行这些板块逆势上涨,科技类ETF普遍被赎回。CPO作为科技板块的代表,自然被“抽血”。

但风格切换不会一直持续。资金之所以去低估值板块,是因为“求安全”,但要是科技股有明确的业绩催化,资金还会回来。现在CPO板块在等两个触发点:一是美联储降息信号明确,利好成长股;二是AI算力需求有新突破,比如某云厂商宣布大额算力采购。只要这两个点出现一个,资金就可能重新回流CPO。

四、深层逻辑:缩量下的“不变”与“变”

判断缩量震荡后是涨是跌,最终要看行业逻辑。现在CPO板块的核心是:长期逻辑“没变”,短期预期“在变”,这也是资金不敢轻易离场的根本原因。

(一)不变的:AI算力需求是“刚需中的刚需”

CPO的根本逻辑是“AI算力爆发带来的带宽刚需”,这个逻辑现在不仅没破,反而在强化。英伟达GB200芯片出货量已经超10万台,每台AI服务器对光模块的需求是传统服务器的5倍以上 。传统的光模块根本扛不住——GPU集群的数据流量能瞬间拉满带宽,只有CPO能解决这个问题:带宽密度提升4倍,功耗降低50%,时延缩短3倍,对AI数据中心来说是“必需品”。

从订单数据看,需求更是“旺到离谱”。中际旭创的800G CPO订单排到了2026年一季度,天孚通信的核心器件产能利用率超95%,光迅科技国内云厂商订单环比涨50% 。这些数据不是“概念”,是实打实的业绩支撑,也是长线资金不愿离场的底气。

(二)在变的:从“炒概念”到“看技术+业绩”

如果说之前CPO是“沾边就涨”,现在就是“拼硬实力”。缩量震荡期间,资金的偏好已经明显变化:从“炒800G概念”转向“认1.6T量产”,从“看营收规模”转向“看毛利率”,从“追龙头”转向“选细分”。

华工科技能在缩量期间上涨,就是因为它发布了行业首款3.2T CPO产品,技术领先一步 ;天孚通信抗跌,是因为它的核心器件市占率第一,有定价权,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而那些只靠“CPO概念”炒作、没有实际订单的个股,缩量期间跌得最惨。这种变化是好事——说明板块在从“题材炒作”转向“价值投资”,长期更健康。

五、后市预判:缩量之后,会怎么走?

缩量震荡不会一直持续,要么“突破向上”,要么“破位向下”。结合龙头信号和行业逻辑,接下来的走势大概率是“先弱后强”,关键看这两个节点。

(一)短期:还得磨几天,警惕“假突破”

未来3-5天,CPO板块大概率还是缩量震荡。一方面,三季报正式披露要到10月下旬,现在还是“消息真空期”,缺乏增量资金进场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市场风格切换还在持续,低估值板块还在吸金,科技股暂时没到“反攻”的时候。

这时候要警惕“假突破”:可能某天中际旭创突然放量冲高,突破5日均线,但要是成交额没跟上(比如没超过15亿),很可能是“诱多”,千万别跟风追。同样,如果新易盛跌破232元,但成交量没放大,也可能是“诱空”,不用慌着割肉。

(二)中期:三季报是“分水岭”,突破概率大

10月20日之后,随着三季报密集披露,CPO板块大概率会结束缩量震荡。从目前的预告和产业链消息看,超预期的概率很大:中际旭创1.6T出货量超30万只,天孚通信营收增速可能达45%,这些数据足以支撑股价反弹 。

一旦业绩超预期,资金会立刻回流:首先是观望的短线资金进场,带动成交量放大;然后是之前撤离的机构资金回补,推动龙头股突破关键均线。高盛已经明确表态,维持对中际旭创、新易盛的“买入”评级,看中的就是1.6T光模块放量带来的增长潜力。

技术面也有支撑。现在CPO板块指数在1280点附近,正好是6月以来震荡区间的中轨,下方1250点有强支撑,上方1350点有压力。只要三季报给力,突破1350点只是时间问题。

六、操作指南:缩量期,这样做才不亏

面对缩量震荡,最忌讳的就是“瞎折腾”——追涨杀跌容易被套,一动不动又可能错过机会。不同持仓的投资者,策略完全不同。

(一)深套的散户:别割在“黎明前”,设置“止损线”就行

如果已经浮亏超过20%,现在割肉就是“送钱”。CPO长期逻辑没破,业绩又好,缩量震荡后大概率会反弹。建议设置一个“止损线”:比如中际旭创跌破300元、天孚通信跌破360元,或者板块指数跌破1200点,再考虑离场;要是没跌破,就耐心等三季报,说不定能解套甚至盈利。

千万别看着别人的股涨就换仓。缩量期间板块轮动快,今天煤炭涨,明天消费涨,你要是卖了CPO去追,很可能两边挨揍。之前有散户割了中际旭创去买某只煤炭股,结果CPO没跌,煤炭股反而回调了,后悔都来不及。

(二)轻仓/空仓的投资者:“蹲龙头,等信号”

现在不是“闭眼抄底”的时候,但可以“提前布局”。把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华工科技这几只龙头加入自选,盯紧两个信号:一是“放量突破5日均线”,二是“三季报超预期”。只要这两个信号出现一个,就可以小仓位进场试错;要是两个都出现,直接加仓。

比如中际旭创,要是某天放量突破325元(5日均线以上),成交额超过15亿,就是明确的进场信号;天孚通信要是三季报净利润增速超50%,也可以果断跟进。缩量期的机会,从来都是“等出来的”,不是“抢出来的”。

(三)重仓的投资者:“调结构,降风险”

要是已经重仓CPO,现在可以“优化持仓”。把没业绩、没技术的杂毛股换成龙头股,比如把蹭概念的通信股换成天孚通信;把有减持压力的标的换成业绩确定的,比如把新易盛换成中际旭创。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守住CPO板块的反弹机会,又能降低个股风险。缩量震荡后期,分化会越来越明显,龙头股的涨幅往往会远超杂毛股,调仓能让你在反弹时赚得更多。

结语:缩量是“试金石”,不是“坟墓”

复盘CPO板块的缩量震荡,其实是一次“市场筛选”:筛掉跟风的投机资金,留下认可长期逻辑的价值资金;筛掉没业绩的杂毛股,留下有技术、有订单的龙头股。

有人觉得缩量震荡“磨人”,但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这是最好的“观察期”——不用被成交量干扰,能静下心来分析个股的基本面;不用追涨杀跌,能以合理的价格布局优质标的。就像种地,不是播种后立刻就有收获,中间需要“浇水、施肥、等待”,缩量震荡就是CPO板块的“等待期”。

等三季报的业绩催化剂一落地,等海外的利空消息一澄清,等市场风格一切换,缩量就会变成“放量”,震荡就会变成“突破”。毕竟,AI算力的需求不会因为短期震荡而消失,CPO作为“算力互联核心”的价值,也不会因为几天的缩量而改变。

最后提醒一句:投资不是“猜涨跌”,是“看逻辑”。只要CPO的需求还在、业绩还在、技术还在突破,缩量震荡就是“黄金坑”,而不是“坟墓”。耐心一点,等风来就行。

来源:遇见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