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静涛:台湾在“中华民国宪法”中的地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7:07 1

摘要:可那会儿国际法刚起步,战争抢地早就不被承认,条约本身就像抢来的借条,法律上压根站不住脚。

刷手机刷到“台湾到底是不是中国的”?

别急着吵,先把历史账单翻出来看看,看完再吵也来得及。

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完字,台湾被“割让”。

可那会儿国际法刚起步,战争抢地早就不被承认,条约本身就像抢来的借条,法律上压根站不住脚。

台湾人没认,从北到南武装起义不断,日本花了半年才勉强压下去,靠的不是合法性,是刺刀。

真正给台湾“盖章”的是1943年开罗的一间小会议室。

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围着一张地图喝咖啡,顺手写下“台湾澎湖还给中国”。

没盖钢印,却被写进《波茨坦公告》,成了日本投降的硬性条款。

苏联后来也点头,等于全球主要玩家都签了字,比今天的G7声明硬气多了。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日本末代总督安藤利吉把佩刀递给陈仪,现场广播用汉语、闽南语、客家话轮播三遍:“台湾光复。

”那天起,台湾人重新拿中华民国身份证,连邮票都改印孙中山头像。

这不是“接管”,是主权回家,国际法里叫“恢复行使”。

有人拿1949年后的海峡分治说事,可冷战那套“划线而治”早被联合国2758号决议打脸——“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代表”,白纸黑字。

就像兄弟分家,房产证上还是同一个户主,谁住主卧谁住次卧,不影响产权。

岛内有人喊“台湾地位未定论”,可翻开1946年南京立法院存档的宪法草案,第十条写得明明白白:“固有疆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

”那会儿台湾省代表就在现场,投票时没人反对。

法律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当时没人吭声,事后翻旧账”。

至于美国第七舰队当年开进海峡,说白了是冷战下注,跟“主权”俩字不沾边。

就像邻居借你车位停坦克,车位还是你的,坦克开不走地皮。

后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又把话挑明:美国“认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英文用acknowledge,比“理解”还重。

现在岛内教科书把“光复节”改成“终战”,听着像日本动漫台词。

可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还在,郑成功的雕像每天被阿公阿嬷上香,香火钱里夹着人民币和台币,神明可不会认两种国籍。

说到底,台湾问题不是地图开疆,也不是投票能决定。

它像老家祖宅,房契泛黄但地契清晰,你可以装修,可以出租,但想拆房卖地?

得问问整个家族答不答应。

来源:自在海浪r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