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朝鲜办过8次大阅兵,为何每次金正恩都要在半夜举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7:47 1

摘要:因此,有不少猜测都认为,朝鲜在晚上阅兵是为了通过夜幕,形成对西方国家卫星检测手段的天然屏蔽,以起到对武器装备保密的重要作用。

朝鲜阅兵过后,最引人瞩目的,好像并不是被拉出来撑场面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反而是举办阅兵式的特殊时间。

毕竟,放眼全世界,确实很少有像朝鲜这样把阅兵式放在夜间甚至凌晨的情况。

因此,有不少猜测都认为,朝鲜在晚上阅兵是为了通过夜幕,形成对西方国家卫星检测手段的天然屏蔽,以起到对武器装备保密的重要作用。

可但凡看过朝鲜官方在事后放出的图片和视频,就会发现,这一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要知道,阅兵本身就是为了向外界展现一国的军事实力,与其说朝鲜会希望保密,不如说金正恩巴不得让全世界都看到。

再加上朝鲜官方放出来的这些媒体资料,本身就要比万米高空外的卫星“偷拍”来的更为清晰,又如何说是在担心其他国家对这些武器装备进行深入分析呢?

从2020年朝鲜劳动党75周年开始,为何朝鲜所有的阅兵都选在了晚上举行?而5年来8次夜间阅兵形成的惯例,又蕴含了金正恩的哪些巧思?

其实反直觉的是,朝鲜选在晚上阅兵,不仅不是害怕让美西方国家看到,反而恰恰是为了让他们看到。

不要忘了,亚洲与美欧可是有着将近半天的时差,倘若朝鲜选在了白天阅兵,美国整个国家都处在酣梦之中,这对朝鲜来说才真是阅兵阅了个寂寞。

反倒是朝鲜选定的半夜11点开始阅兵,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才结束,正好对应了美西方国家的上午到中午,是他们刚起床准备上班的时候。

试想,大洋彼岸的商业社会才准备开始运转,隔洲相望的小国就首次公开亮相了号称“最强核战略武器系统”的“火星-20”洲际弹道导弹。

放眼全世界,恐怕都没有比这一举动更具分量且“恰到好处”的战略威慑了。

至于朝鲜为什么要对西方国家如此“杀人诛心”,那就要问问美国过去都对朝鲜做过哪些天怒人怨的坏事了。

1994年,当朝鲜想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之际,美国通过《日内瓦协议》,以援助的名义,欺骗朝鲜冻结了钚生产设施,并逼停了新核反应堆的建设。

可朝鲜照做后,换来的又是什么?

是美国国会动不动就搬出“手续核验困难”的借口,拖延承诺的补给资金与核燃料替代,更有甚者,就连朝鲜期待的“更常规外交接触”也接连被美国放了鸽子。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朝鲜,正由于旱涝灾害,面临着全国性的粮食大饥荒,又怎么经得起美国的“诈骗”?

因此,朝鲜在此事后,彻底认清了西方国家的虚伪面孔,这也是其走出十年困境后,更加坚定掌握核武以换取战略空间的原因所在。

可这立刻便激起了美国的剧烈反应,全然不顾是自己未履行承诺在先,自顾自就带领西方国家对朝鲜施展封锁制裁,由此,朝鲜与美国的对抗正式步入白热化阶段。

双方的对抗,在2017年“萨德”入韩后发展到顶峰,为了对美韩同盟形成反制,朝鲜冒险试射了火星-15液体洲际导弹,向世界强势宣言朝鲜初步具备了核打击能力。

面对美国带来的巨大压力,朝鲜几乎倾尽了一切手段,而这段经历,也让朝鲜核武的发展目标,不自觉中就多出了对美国形成战略威慑的必要条件。

这也是为何,在近几年的朝鲜阅兵式中,几乎每次都会把这种大杀器拉出来撑场面。

2020年的朝鲜阅兵,火星-17亮相,两年后试射,一举成为了朝鲜洲际弹道导弹中射程最远的型号。

此后,不管是采用了无依托发射技术的改进型火星-16乙,还是具备快速发射能力且威力更大的火星-18,都纷纷在阅兵式中亮相,强化着这一系列导弹“战略威慑”的初衷。

今年亮相的火星-20,虽然还未经试射,但理论上已经足以覆盖美国全境,达到了“全球级核威慑”的程度。

这才是5年来,朝鲜举办8场夜间阅兵式,所呈现出来的重要意义:向世界展示出火星系列武器的完整发展谱系。

这不仅会将过往形成的战略威慑作用一以贯之地延续下去,更将极大提升朝鲜核武威力的可靠性,打消一切质疑的声音……

如果说,用夜间阅兵,打出与美国的时间差,是向西方国家展现现实威慑的手段,那么,对朝鲜自身来说,这一特殊的选择又意味着什么呢?

说出来可能有些出人意料,那便是——用来破除污名。

事实上,朝鲜的夜晚,一直都是西方世界最喜欢拿来大做文章的重要宣传素材。

2014年,有一张卫星拍摄的朝鲜半岛照片曾在世界范围内疯狂传播,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则是,在明亮的中国与韩国之间,朝鲜的夜晚,竟赫然变成了“人类文明的黑点”。

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正是西方国家打响的一场“灯光战争”,在媒体的肆意炒作与宣传中,夜晚亮不起灯的朝鲜,似乎就意味着落后、停滞,他们就可以借此肆意向朝鲜泼脏水。

在过去几十年里,西方世界早已习惯了通过画面塑造敌人,伊拉克的残垣、叙利亚的废墟,如今,只不过是轮到了朝鲜的夜晚。

可对朝鲜来说,这种污名却不过是被制裁、被围堵、被孤立的无奈现实,如果没有美西方的封锁,谁又愿意在夜晚承受难耐的黑暗?

因此,当金正恩决定在夜色中举行阅兵时,这就不仅仅再是一个“时间选择”的简单问题,而是一场反向利用“黑暗”,并让其震撼世界的亮丽舞台。

试想,在夜幕降临之际,灯光从金日成广场喷涌而出,几乎照亮整座城市,更是投射在一辆接一辆驶过的装甲车上,还有什么比这种碰撞,更能衬出一个国家的活力吗?

这种反差,正是朝鲜想向世界展现的全新面貌,也是以光为语言,重新书写这个半岛小国的国际叙事形象。

而朝鲜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华丽的逆转,还真的多亏了美国的打压,苦难就是最好的老师,至于朝鲜,可还有不曾经历过的苦难?

面对国际封锁,它可以用强横的外交姿态,吓得特朗普都不得不率先讲和,通过三次“特金会”,变相承认了朝鲜的独立国家地位。

在与美国的对抗中,朝鲜更是学会了独立面对一切困难,毫不夸张的说,通过实践磨练出来的这种外交自信,才是半岛小国得以立足世界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朝鲜可以勇敢承担国际责任,与中俄一起,向试图掩盖侵略罪行的日本发出郑重警告。

它也可以举国之力,凭心意介入俄乌战争。

可以说,夜间阅兵的震撼效果,就是朝鲜展现自己辛苦付出所得战果的舞台,也是它在国际舆论战中为数不多的“反攻”。

信息时代,形象即力量,哪怕再强大的国力,也敌不过全球舆论的否定,在那个被定义为“停电”的国度里,灯光被点亮的每一刻,都是对偏见的反击。

其实对于朝鲜阅兵的常态化,还有一个同类典型,那便是朝鲜大赦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每逢重要事假节点,朝鲜便要实施大赦,就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让朝鲜人民对国家的感情不断深化。

就像对许多平壤市民而言,能在午夜走上金日成广场,亲眼目睹一场阅兵活动,本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誉。

而夜晚,更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可以尽情放松的时间,此时举办阅兵,即便很多朝鲜人无法亲临现场,也有机会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参与进国家的庆典之中。

当探照灯从地面射向天空,数万人一同高呼口号、唱起颂歌,那种整齐划一的节奏,更是一种国家凝聚力的展示。

多年的制裁与困顿,让这个国家的物质生活相对贫瘠,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庆祝的仪式才不能贫瘠。

在一个时常陷入能源紧张、资源稀缺的社会里,能在午夜时分看到整个城市被灯光点亮,这也是一种希望的象征。

尤其是此次阅兵中,还出现了援俄部队的方阵,这又与前段时间,金正恩深情缅怀阵亡士兵并慰劳其家属形成了呼应。

当士兵们在午夜零点仍能保持完美的队列,那种庄严与热烈,早已超越了军事范畴,成为国家认同的情感核心。

当黎明到来,人们或许又要回到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中,但这一夜的光芒,终会在他们心中延续成为对国家的信念、对未来的执着、对苦难的坚韧。

而这,或许才是朝鲜夜间阅兵最深沉的力量所在,它不只是表演给世界的国家风采,更是维系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日益完备的打击体系——朝鲜核导实力大起底(上中下)》[J]陈友龙、刘畅、沈子良

[2]《打破常规惹人猜——朝鲜劳动党成立75周年阅兵式重型装备纵览》[J]陈友龙、赵斌、周凯

[3]《朝鲜夜间阅兵庆祝“战胜节”》[N]萧达、林森、柳玉鹏

[4]《朝鲜举行盛大阅兵式,援俄部队亮相!》[OL]直新闻

[5]《朝鲜举行大规模阅兵式,“最强核战略武器系统”亮相》[OL]观察者网

[6]《朝鲜凌晨大阅兵 外媒纳闷:为啥非要在夜里?》[OL]观察者网

来源:趣史微视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