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将深度聚焦于宗馥莉在继承娃哈哈过程中面临的“国有资产流失”指控、激烈的控制权争夺,以及她因改革风格和家族关系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并试图剖析其背后复杂的人性因素与家庭纠葛。
今天,我将深度聚焦于宗馥莉在继承娃哈哈过程中面临的“国有资产流失”指控、激烈的控制权争夺,以及她因改革风格和家族关系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并试图剖析其背后复杂的人性因素与家庭纠葛。
宗馥莉在娃哈哈的生存轨迹:继承,改革,娃哈哈使用权,离职,自创品牌“娃小宗”
叔叔的“公道话”,员工的诉讼,国资的否决票,以及一个她永远无法自由使用的品牌——宗馥莉在娃哈哈的短短一年,仿佛一场没有盟友的战争。
宗馥莉在娃哈哈的短暂执政,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光芒耀眼却转瞬即逝。在她正式接棒父亲宗庆后仅仅一年左右,便辞去了董事长、法人代表等所有关键职务。
颇具戏剧性的是,她是在“胜仗前线”被迫下课的——2024年,娃哈哈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创下公司历史最高增速。
业绩的光鲜外表下,激进的内部改革的“棱角”也刺不破,复杂的家族内斗和难以调和的利益分配,尤其是商标使用权的争议,最终将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继承者推下了舞台。
娃哈哈是一家国资与家族混合持股的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上城区财政局。
娃哈哈集团46%的股份为实打实的国有资产。但几十年来,这位持股近半的大股东几乎“隐身”。宗庆后主导着娃哈哈的经营与战略,强人文化与家族治理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体系。
国资方则不插手经营、不参与管理,更像一位“隐形投资人”,对外声称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对内则放手让宗庆后“一人定乾坤”。
这种“强人主导+国资托底”的结构,在宗庆后时代运转良好。此时无人质疑或者有质疑也无人过问宗老的宏盛扩张和利益的输出!这背后是否有国资委不可明说的真相?还是当时所有人都在宗老的庇护下得到了既得利益?但当宗庆后去世,治理重心出现真空,宗馥莉,杜建英,宗泽后都在激烈争夺继承人和娃哈哈掌控权,问题的复杂性和风险才真正显现,打破了宗老在时的权利平衡,动了遗老遗少的“蛋糕”,而且出现了不可调节的局面!国资大股东难再保持沉默。
宗馥莉掌舵后不久,试图对娃哈哈集团最核心的资产——“娃哈哈”商标进行调整。据披露,她计划将价值高达900亿元的“娃哈哈”商标划转至自己控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名下,以实现品牌控制权的调整。
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国资方与宗馥莉的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提案遭到否决,国资方和员工代表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在娃哈哈现行股权架构下,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46%并握有一票否决权。2024年底,国资股东以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第43条为依据,否决了宗馥莉授权宏胜系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提议。
国资流失,成了所有会议、沟通、报道、争议的高频词。有观点认为,宏盛300亿资产已流出,商标再转,底线就彻底崩了。
更具争议的是,通过变更生产主体,签订新的代工厂,客观上又导致娃哈哈的部分收益被宗馥莉旗下的宏胜系截流。资产转移表上,娃哈哈集团的总资产只剩58亿,而宏盛已经膨胀到300多亿,五倍的落差,像一道无法逾越的沟壑。
令人深思的是,这一切是宗庆后在位时操作留下的“遗产”而非宗馥莉所为,这更像是在追讨宗庆后留下的问题,不应该让宗馥莉“背锅”!
除了公司治理的挑战,家族内斗更是给宗馥莉带来了巨大压力。2025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的三名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和宗馥莉,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的归属爆发矛盾。
雪上加霜的是,“非婚生集团”成员还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尽管宗馥莉已通过遗嘱公证继承了该部分股权并完成工商变更,但这一纠纷的审理尚未彻底终结。
杜建英被娃哈哈内部私下称为“影子司令”,不仅源于她曾在娃哈哈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推动作用,更通过控股多家投资公司,实际掌控着分布于多地的子公司,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影子权力网”。
在多重压力下,宗馥莉选择尽快踢出娃哈哈的“老人”,自己才能够完全掌控的“娃哈哈”。也为后期老员工控诉宗馥莉埋下“伏笔”。
宗馥莉在短暂执掌娃哈哈期间,确实展现出了不同于父亲的风格。她全力推动以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改革。符合当今社会“国际化”企业的发展趋势的方向!
对内,她改革组织体系,劝退或调整多位身居要职的“老人”;对外,她大幅度改革经销商体系,削减未达标或经营不善的经销商。
这些举措本意是为让这艘老旧的巨轮重新焕发活力,却意外触动了娃哈哈几十年的“基本盘”。
更引发争议的是,宗馥莉在改革中大量启用“宏胜系”人才。宏胜集团最初是娃哈哈的代工厂,后来发展成为宗馥莉的核心班底。
据媒体报道,在宗馥莉出任董事长后,她的日常办公地并没有选择父亲曾经的办公室,而是选择了宏胜系的心脏——位于杭州萧山区的桥南基地。
在宗庆后时代,通过离岸公司、多层嵌套及工会持股平台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利益分配系统。这个系统既考虑到了利益分配的私密性,也牢牢握住了利益的分配权与控制权。
然而,娃哈哈集团利益错综复杂,很容易形成隐形的利益输送和增大监管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宗馥莉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股权梳理,很容易让一些关联公司的股东失去既得利益。
在这场家族与企业内斗中,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宗泽后在宗馥莉辞职后,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篇长文。
他说宗馥莉“锋芒毕露,应了‘刚易折’的古语”。他还说她就是娃哈哈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夹着尾巴做人”。
在长文的最后,他说娃哈哈不是宗家的,直言宗家只是和许多娃哈哈员工,娃哈哈消费者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
试问,宗庆后在世时三叔为什么没有跳出来质疑此事?难道宗馥莉上任后动了他的“蛋糕”?如此“戏剧化”的一幕让人浮想联翩!
更具戏剧性的是,宗泽后已经推出新品牌“娃小智”,这个品牌就是宗泽后用来对打宗馥莉的“娃小宗”的。目前已经签约了153家客户,负责“娃小智”招商的工作人员还提到“我们的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但价格比娃哈哈低”。
宗馥莉上任后推行“数字化联销体”模式,对经销商实施严格考核。
这一改革虽提升渠道效率,却导致2025年上半年华东市场AD钙奶销量暴跌37%,部分经销商因考核压力集体抵制。
更引发争议的是,宗馥莉在改革中取消员工干股分红的行为引发了千名员工的集体诉讼,导致控制权不稳。
员工每天都在等着宗庆后的指示,如果突然间等不到会感觉不自然,娃哈哈虽然也有公司制度,只不过这些制度相当于形同虚设,大家习惯了等宗庆后每天晚上传真,然后谁该干吗就去干吗。
宗庆后不信空降兵,不设副职,事无巨细均需宗庆后亲自审批等,宗庆后这些难为外人理解的作风从起家沿袭至今。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在宗庆后生前,很少有人公开提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或宏盛公司问题。而宗馥莉在位时,这些争议也并未被过多议论。
在宗庆后时代,他通过个人威望在三方股东之间维持制衡。其逝世后,集团治理结构失去关键调和因素,内部结构性张力逐渐显现。
宗馥莉在未获得多数控制权的前提下,主导推动公司治理流程标准化、高管轮岗机制、财务预算审批体系等改革,客观上削弱了传统“老体制”惯性,使部分核心利益群体产生不适。而对宗馥莉而言,她在父亲、三叔、小三杜建英之间的复杂家庭关系中如何隐忍度日的心情,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和关心。她大刀阔斧改革娃哈哈的背后,是否也与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把所有和宗泽后、杜建英有关的老人全部踢出娃哈哈,是否因为他们早晚都想要拿回娃哈哈实际控制权,彻底除掉宗庆后独掌娃哈哈的时代?商场如战场,没有硝烟却常常尸横遍野。宗馥莉的娃哈哈故事,仿佛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一部浓缩剧。
有人将宗馥莉比作朱允炆,称其操之过急削藩,反而丢了父辈留下的江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或许没有真正的赢家。家族分裂、企业动荡、品牌受损,各方都在为这场控制权之争付出沉重代价。而宗馥莉,无论其决策对错,都不得不独自面对这场由她继承却难以掌控的复杂局面。您对宗馥莉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