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持人魏笑,16号领证,17号离世,丈夫守灵三天,父母白了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5 17:20 1

摘要:魏笑的家在安徽,父母是普通工人,日子过得不算宽裕,却养出了个热心肠的姑娘。小时候在小区里,她就像个“活雷锋”,谁家门锁拧不开、谁有小麻烦喊一声,她准是第一个奔过去的。爸妈从不对她提“争名争气”的要求,只盼着女儿活得自在,有口热饭吃,身边有真心朋友。而魏笑也真的

民生主持人魏笑:领证次日的离别,她用20多年温暖,成了无数人心里的“微光”

手里的茶还冒着热气,客厅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刚刷到魏笑的故事时,我盯着屏幕愣了好久——这个安徽姑娘,在和爱人领证的第二天,就永远停在了26岁的秋天。

魏笑的家在安徽,父母是普通工人,日子过得不算宽裕,却养出了个热心肠的姑娘。小时候在小区里,她就像个“活雷锋”,谁家门锁拧不开、谁有小麻烦喊一声,她准是第一个奔过去的。爸妈从不对她提“争名争气”的要求,只盼着女儿活得自在,有口热饭吃,身边有真心朋友。而魏笑也真的像只蹦蹦跳跳的小麻雀,逢人就笑,哪怕碰上乱事,也总能笑着拿出主意。

高中时,魏笑迷上了广播。校园里的小广播站,成了她最常待的地方。买不起专业的播音工具书,她就省吃俭用买了本新华字典,翻得卷边起角,普通话就是这样一字一句练出来的。每次有播音比赛,她从来不用纠结报名序号——反正她永远是第一个举手的人。

后来,她考上安徽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从大一开始就忙着实习、做兼职,电台、电视台的各个岗位都跑过。毕业那年,芜湖台招人,她凭着一股韧劲挤了进去,从助理慢慢做到民生新闻主持人。她说话带着烟火气,不像遥不可及的主播,更像邻居家的姑娘,观众都说:“这丫头能为咱们说话,能帮咱们找答案。”

再后来,无锡台主播岗位招人,三千多人报名竞争,魏笑背着大包就去了。别人都挑热门频道,她却偏选了民生栏目,说:“我就是老百姓出身,做老百姓的记者,最踏实。”入职不到两个月,她就已经能在节目里稳稳撑住场子。跑现场时,泥水溅到裤脚、汗水浸湿衬衫,她从不在意;遇到工资拖欠、小区纠纷,她都亲自去拍照取证、蹲点访谈,那股认真劲儿,连前辈都忍不住称赞。

她的感情,也像她的人一样踏实。爱人祁骥是她高中时的广播站搭档,一起练过嗓子,一起考上大学,后来又成了同台工作的伙伴。十年相伴,吵过闹过,却从没分开过。祁骥为了她,辞掉了家里稳定的工作;两人一起合租,一起攒钱买房,把未来的日子规划得明明白白——那种安稳,就像炖到半熟的红烧肉,香味慢慢飘出来,暖得人心安。

他们把结婚日子定在了魏笑的生日,领证第二天,原本计划第三天回无锡给同事们发喜糖。可谁也没料到,第三天清晨,一场意外打碎了所有期待。大巴车因路面结冰、司机失控发生事故,六条生命就此定格,魏笑也在其中,祁骥虽幸免于难,却伤得不轻。

无锡台的办公室里,同事们泣不成声;祁骥守在灵前三天三夜,粒米未进。魏笑的妈妈一夜白头,爸爸的手止不住地抖,却硬撑着处理后事——独生女突然走了,那种痛,是挖心掏肺的。

后来的日子里,祁骥坚决不搬家,家里的一切都保持着原样,吃饭时总会多添一副碗筷。没人能劝动他重新开始,常年的悲伤加上身体伤病,连眼睛都渐渐坏了。但他隔三差五就会去看魏笑的爸妈,像亲生儿子一样陪着两位老人。魏笑的房间也一直没变,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桌上的小饰品还贴在桌角,仿佛下一秒,那个笑着的姑娘就会推门进来。

魏笑的爸爸开始四处旅行,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带着女儿的照片合影;他坚持更新着博客,一写就是五年多。有网友在评论里留了句:“爸妈离世哭一阵,孩子走了挖心肠!”这句话,戳中了多少为人父母的痛。

旧观众们也没忘了她。去年,一段她当年采访自闭症儿童的视频意外翻红,评论区里满是“还记得魏笑”“她的节目特别暖”的留言。她做的民生新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全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就像锅里慢慢熬的小米粥,平淡里藏着最细腻的温情。

无锡台新来的年轻人,总会被前辈领着去看魏笑的旧照片:“别总想着出名,像她一样,实实在在做点事,才是对这份工作最好的交代。”有些名字,可能只在世间停留了二十多年,可留下的影响,却能温暖好几代人。

魏笑曾说:“做民生新闻,就是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她做到了——那些她帮过的农民工拿到了拖欠的工资,那些有纠纷的邻居解开了心结,那些被忽略的小事,因为她的报道有了回音。

人这一辈子,就像在黑夜里赶路,有时候一个意外,就会把灯突然吹灭。可只要还有人记得,那盏灯就不会真的熄灭。魏笑的灯,亮在祁骥的惦念里,亮在父母的合影里,亮在观众的回忆里,也亮在每一个被她温暖过的人心里。

茶快凉了,故事也说到这儿。如果你也听过魏笑的节目,或者被这个温暖的姑娘打动,不妨在评论区留一句惦念——这束微光,需要我们一起好好捧着。

来源:爱音乐爱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