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默的荣耀》播出后,收视率一路走高,于和伟的“眼技”被观众频频点赞。与此同时,饰演女特工黎晴的隆妮也成了讨论热点——弹幕里“快进”二字出现得比剧情反转还快。
《沉默的荣耀》播出后,收视率一路走高,于和伟的“眼技”被观众频频点赞。与此同时,饰演女特工黎晴的隆妮也成了讨论热点——弹幕里“快进”二字出现得比剧情反转还快。
1. 台词气声偏小,现场收音听起来含糊;
2. 表情幅度克制,紧张、撒娇、发狠的区分度不够;
3. 肢体略显僵硬,关键戏份的情绪递进不够流畅。
同剧其他演员则呈现另一种状态:吴越为三分钟发报戏练到指关节红肿;魏晨为牺牲镜头连续熬夜,把疲惫感写进眼神。对比之下,隆妮的“原地踏步”被放大审视。
豆瓣页面上,《沉默的荣耀》开分8.1,但黎晴单人片段的差评占比超过六成,“隆妮演技”关键词搜索量单日突破二十万,关联词第一条就是“出戏”。流量有了,口碑却反向奔跑。
事实上,隆妮并非首次面对镜头质疑。年初的《城中之城》里,她与于和伟已有对手戏,当时就被指出“情绪层次单薄”。如今二搭,问题依旧,观众自然把期待变成吐槽。
演员能不能靠“冷脸”走红?可以,但前提是角色需要这份冷,且眼里得有故事。若角色本身复杂多变,表演却只给出单一表情,观众便很难代入。黎晴本应暗藏锋芒,却被演成了“局外人”,落差由此而来。
据剧组内部消息,后期已删减黎晴约八分钟戏份,把高光集中给吴越饰演的朱枫。对隆妮而言,这是一次警钟:流量能把人推向热搜,也能把问题推向放大镜。下一部作品若仍是“复制粘贴”,观众恐怕连快进都懒得按。
好在她尚年轻,还有调整空间。台词、微表情、肢体控制,每一项都是基本功,只要肯下苦功,就有机会翻身。
毕竟娱乐圈不缺争议,缺的是争议之后的转身。观众嘴硬心软,真看到进步,弹幕也会换成“真香”。
来源:晚间电视节目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