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凤开喷于东来: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后续如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16:30 1

摘要:于东来的声望神坛,不是一天建成的,它的地基,是胖东来超市数十年如一日,在服务与品质上建立起的钢铁信誉,在消费者的世界里,胖东来几乎是一个信仰。

曾被誉为“人民企业家”的于东来,如今却被一句“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推下神坛。

汤家凤的犀利言辞,像一把手术刀,瞬间划破了胖东来光环下隐藏的真实面貌,从力挺预制菜到为争议人物站台,于东来的价值观裂缝逐渐显现。

公众不禁追问:我们信任的“东来哥”,究竟变了,还是从未被看清?

于东来的声望神坛,不是一天建成的,它的地基,是胖东来超市数十年如一日,在服务与品质上建立起的钢铁信誉,在消费者的世界里,胖东来几乎是一个信仰。

这种信任强大到什么地步?当市场上出现一个名为“胖都来”的模仿者时,无数网友自发组织起来,用口水和抵制为正主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这份信任,不仅仅来自于货架上的商品,于东来本人早年间的一个举动,为他的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国家航母事业需要支持的时候,他将自己全部的两万块积蓄悉数捐出,这个故事,充满了朴素的家国情怀,让他“人民企业家”的形象显得无比真实和厚重。

很长一段时间里,公众都深信不疑,于东来这个人和胖东来这家企业是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信赖他的产品,就是信赖他的人品。

认可他的商超,就是认可他的价值观,这种高度的绑定,既是他的荣耀,也为日后的崩塌埋下了伏笔。

然而,裂痕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于东来在几场看似毫不相关的公共事件中的发言,却惊人一致地暴露出一种与大众朴素情感相悖的逻辑,一点点侵蚀着他形象里的“人民”底色。

最早的信号,出现在关于电影《731》的讨论中,有网友希望胖东来能为这部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的电影多一些排片,这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爱国诉求。

于东来的回应却让人大跌眼镜,他说:“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使人走向光明”,一瞬间,“铭记历史”被他轻飘飘地定义为了“传播仇恨”,这种认知上的错位,让许多人第一次感受到,他的思想似乎与大众不在一个频道上。

如果说《731》事件还只是思想上的偏差,那么他对聂圣哲的支持,则彻底暴露了他价值判断的圈子化,。在聂圣哲用极具侮辱性的词汇公开攻击主播董宇辉后,舆论哗然。

于东来非但没有保持中立,反而多次发文,高调盛赞聂圣哲,称他“远远比你们这些无知愚昧的人高尚的多”,这番言论,不仅是对另一位公众人物的贬低,更是对所有反对者的傲慢俯视,那股精英气,与他过往的亲民形象形成了剧烈反差。

真正将他推向风暴中心的,还是西贝预制菜事件,9月10日,罗永浩一句“又贵又恶心”的炮轰,将西贝的预制菜问题摆上台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否认并扬言起诉,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于东来却下场了。

9月12日,他第一次发声,称赞西贝和海底捞是能让他放心吃饭的饭店,呼吁网友理性,一天后,他又表示企业难免有漏洞,相信西贝会改进。

此时,西贝为了自证清白,开启了后厨直播,结果却成了大型翻车现场:没有抽油烟机的厨房,大量的冷冻食材,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还有保质期9个月的鸡翅……这些物证,与西贝宣传的“让儿童吃的放心”形成了巨大讽刺。

即便在铁证面前,于东来依然没有改变立场,9月15日,西贝官方发布致歉信的同一天,他第三次发声,重申自己是好意,希望大家帮助企业,而不是毁掉一个企业。

他的这番言论,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罗永浩都忍不住公开劝他,让他先弄清楚是非,别来“蹚浑水”,于东来却直接回应,要求罗永浩“放西贝一马”。

从“放心吃”的个人背书,到“不要毁掉企业”的呼吁,于东来的立场清晰地从消费者一边,滑向了企业家的另一边,形成了一种资本间的“守望相助”。

这种倾斜,与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切焦虑,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最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他删除了相关动态,并将个人账号设为私密。

于东来在西贝事件中异乎寻常的执着,真的是出于一片“好意”,或者仅仅是“糊涂”吗?随着更多信息的浮出水面,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浮现出来,他的力挺,背后可能隐藏着胖东来自身的商业利益。

就在2023年8月,于东来大本营许昌当地的一篇报道中,明确指出,胖东来正是该地《全力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中的主角,这个信息点,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理解于东来行为的另一扇门。

原来,胖东来早已深度布局预制菜行业,那么,他为深陷预制菜风波的西贝辩护,就不仅仅是企业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了,更带上了一层维护整个行业生态、为自己未来商业版图铺路的嫌疑。

他呼吁大家“放西贝一马”,听上去更像是在为整个预制菜行业争取舆论空间,这一发现,恰好印证了后来汤家凤那句一针见血的批评——他的骨子里,还是向着资本家。

结语

于东来风波的真正核心,在于公众猛然发现,他们所信赖的那个“胖东来”,与其创始人于东来的“个人价值观”,可能早已不是一回事。

当一个企业家的公开言论,与其自身的商业利益产生高度关联时,他所有“出于好意”的表达,其公信力都将大打折扣。

汤家凤的喊话之所以能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正是因为它点破了一个现代消费社会的基本常识:买卖与认同,是两码事,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他们不再会因为喜欢一家超市的商品,就必须全盘接受其创始人的所有观点。

“东来哥”并没有变,或许他一直都是这样想的,只是在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当他的个人表达越过商业的边界,涉足到历史、公共伦理等领域时,那些曾被企业光环掩盖的棱角和瑕疵,便再也无处遁形。

于东来的遭遇,并非“晚节不保”的个人悲剧,它更像一个标志性事件,警示着所有试图将个人价值观与商业利益混为一谈的公众人物:神坛之上,风雨如刀,每一步都需审慎。

来源:焰墨绘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