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也有黑历史,曾是被禁止的粗鄙狂欢,带你揭秘它的华丽变身!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6:21 1

摘要:你能想象吗?如今这个充满温馨与祥和的圣诞节,曾经竟被法律明确地禁止,违者需缴纳罚款,那可是整整一周的工资!更令人惊愕的是,这个节日,在几百年前,根本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形——那时的圣诞狂欢,就仿佛是一场,持续了十几天的乡村大聚会,夹杂着街头的闹剧。

你能想象吗?如今这个充满温馨与祥和的圣诞节,曾经竟被法律明确地禁止,违者需缴纳罚款,那可是整整一周的工资!更令人惊愕的是,这个节日,在几百年前,根本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形——那时的圣诞狂欢,就仿佛是一场,持续了十几天的乡村大聚会,夹杂着街头的闹剧。

其实圣诞节并不是一直都是温馨的,曾经的它也有过一段黑历史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16世纪的欧洲乡村,

寒冬腊月,庄稼入库,牲畜宰杀完毕,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终于迎来了一年中最长的假期——从圣诞前夜直到主显节,整整十二天的狂欢。

但这狂欢,不像现在那样围着壁炉拆礼物,而是饱含着大口地喝酒、大块地吃肉所带来的粗犷气息。

村民们会成群结队跑到乡绅家门口讨要食物美酒,若是不给,那可就要上演全武行了。

有首酒曲甚至如此唱道:“哪个倘若敢不开门,过后让你尝受闷棍之苦。”这哪里是在过节呀,简直就是带有喜庆氛围的“劫掠”行为呢。

当时过圣诞节的人很多时候看上去就犹如一群流氓

最有趣的是,在那段时间里,社会等级发生了完全的颠倒。仆人竟然敢,对着主人开玩笑;平民也敢,去嘲笑贵族。这可不就是古代欧洲版的“过年期间不生气”嘛。

这种放纵,自然把严谨的清教徒给惹恼了。在他们看来,这呀哪里是在纪念耶稣诞生呢,明明就是在纵欲狂欢嘛。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那荒诞的一幕:1647年,英格兰通过了《废除节日条例》,直接将圣诞节给取缔了;更为狠的是,北美马萨诸塞殖民地,从1659年开始立法禁止庆祝圣诞,违反者要被罚款5先令,这可相当于普通人一周白干了呀。清教徒们那可是铁了心,非要把这个“粗陋”的节日给铲除了。

终于有一天,圣诞节被明令禁止了

转机出现在19世纪,

工业革命,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圣诞期间,街头斗殴,酗酒闹事,这些都成了社会问题。

这时候中产阶级站了出来,开始对圣诞节进行"形象改造"。

他们从德国引进了圣诞树,从英格兰古老传统中复兴了送礼习俗,富人们开始给仆人发红包、送礼物。

真正的神来之笔是1823年,克莱门特·克拉克·穆尔的一首诗塑造了驾着驯鹿雪橇、在平安夜悄悄送礼的圣诞老人形象。

《纽约先驱报》等媒体,也都大力地倡导着“远离酒馆,回归壁炉”这样的家庭庆祝方式,

随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圣诞送礼的出现,圣诞节被完全改头换面,以新的方式重生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圣诞节竟然从街头的浪子,变成了客厅里的绅士。

商人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19世纪末,圣诞贺卡、装饰品迅速流行,到1908年,行业杂志已经,毫不避讳地称圣诞节为“商业收获季”。尽管一直有人批评圣诞节过于商业化,但是这个新版本,恰好契合了中产阶级重视家庭、讲究体面的价值观,于是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走过这几百年的变迁,圣诞节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个节日的生命力,原来不在于它是否始终,保持起初的模样,而在于它能否,跟从时代的潮流,契合人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切的需求。

圣诞节最终变成了如今温馨暖心的节日

从农民们的冬日狂欢,到清教徒眼中的伤风败俗,从中产阶级的家庭聚会,再到全球范围的商业盛宴,圣诞节的每一次蜕变,都像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咱们中国人过年方式不也在变吗,

从守岁祭祖到看春晚抢红包,从走亲访友到微信拜年。

传统的精髓,不会丢失,但是形式,总会跟着时代而作出调整。

正如我们的过节方式,不也一样在不断改变吗

也许真正有生命力的传统,不是那于博物馆中静静摆放的标本,而是那始终,奔腾向前、永不停歇流淌着的河流,在牢牢地坚守本源的同时,持续地吸纳着新的支流,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延续与发展。

下次当你看到圣诞树以及圣诞老人的时候,不妨轻轻一笑。这其中可是蕴含着历经数百年的文化演变历程呢。

本文AI辅助写作比例:4.2%

参考文献:

1.Martyn Bennett:〈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圣诞节在爱尔兰和英国被禁止的那一年〉,eiresino.com,2022年12月11日。

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圣诞节与中国的节日框架》研究报告

3.中国民俗学网编:《哈哈,中国人竟然也过圣诞节?》,《新京报书评周刊》

来源:血火同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