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 “流于表面”?高校教师可落地的 3 个互动设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5 10:34 1

摘要:不少高校老师搞混合式教学,总觉得差点意思 —— 要么是把线下课件搬到线上,学生点开看两眼就关了;要么是线上留个作业,交上来的答案千篇一律,根本看不出学生有没有真懂。其实不是混合式教学没用,是少了能让学生 “动起来” 的互动设计。今天就给大家分享 3 个特别好落

不少高校老师搞混合式教学,总觉得差点意思 —— 要么是把线下课件搬到线上,学生点开看两眼就关了;要么是线上留个作业,交上来的答案千篇一律,根本看不出学生有没有真懂。其实不是混合式教学没用,是少了能让学生 “动起来” 的互动设计。今天就给大家分享 3 个特别好落地的法子,不用复杂技术,普通老师照着就能做。

第一个是课前 “问题链 + 小组认领”,先把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很多老师课前会发预习资料,但学生大多敷衍看一遍,因为不知道重点在哪。不如把预习内容拆成 3-5 个 “有争议、能讨论” 的问题,比如讲《管理学》里的 “激励理论”,别让学生光看定义,而是抛问题:“如果你们组是互联网公司 HR,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设计激励方案,会先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还是尊重需求?理由是什么?” 然后把学生分成 4-5 人小组,让每组提前认领一个问题,线上讨论出初步思路,上课时每组派代表先分享。这样一来,学生预习就不是 “被动看资料”,而是 “主动找答案、凑思路”,上课的时候也能带着自己组的成果参与,不会再坐那儿走神。

第二个是课中 “即时测验 + 弹幕互动”,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多老师线上课靠连麦提问,但要么没人吭声,要么只有几个活跃学生回答,大部分人都在 “潜水”。其实可以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这些常用工具,每讲 20 分钟就插一个 5 道题的小测验,题目不用难,都是刚讲过的重点,比如讲《市场营销》里的 “4P 理论”,就出 “下列哪项属于价格策略” 这种选择题,设置 5 分钟倒计时,学生答完马上出分数和正确率。答完题还能开 5 分钟弹幕,让学生发 “刚才哪道题没听懂”“有个例子我觉得能补充”,老师当场挑几条弹幕回应。别小看这几分钟,既能让学生集中精神,也能帮老师快速摸清大家的掌握情况,比干讲半天管用多了。

第三个是课后 “实践任务 + 成果互评”,让学生把知识用起来。混合式教学的课后作业,别再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抄一遍知识点” 这种没意义的活了。可以设计 “小而实” 的实践任务,比如讲《新闻写作》的 “消息稿”,就让学生课后找一则校园新闻,按照课上讲的格式写一篇 200 字的消息稿,上传到线上平台;然后让每个学生随机评 3 份同学的作业,按照 “格式是否正确、要素是否齐全、语言是否简洁” 这三个标准打分,还要写一句评语。老师最后再挑几份有代表性的作业,线上直播点评。这样学生不仅要自己做,还要看别人的,能互相学习,也能更清楚自己哪里没做好,比老师单独批改效率高多了。

其实混合式教学不用搞得多复杂,关键是让学生从 “坐着看” 变成 “动手做、开口说”。这三个互动设计,不用额外加太多工作量,用现有的教学工具就能实现,大家不妨下次上课试试,说不定能看到学生不一样的状态。

来源:袁了了的论文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