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下降,家中的宠物竟然是“罪魁祸首”?!|真相解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09:25 1

摘要:3岁的乐乐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狗狗,乐乐从小就跟这只狗狗一起玩耍,狗狗陪伴着乐乐成长,也是乐乐最好的朋友。近日,乐乐要上幼儿园了,可入园体检却发现他的左眼视力严重下降,妈妈急忙带着乐乐到眼科门诊就诊。眼科医生检查发现乐乐左眼视力差,只能看见微弱的亮光,眼底有陈旧

3岁的乐乐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狗狗,乐乐从小就跟这只狗狗一起玩耍,狗狗陪伴着乐乐成长,也是乐乐最好的朋友。近日,乐乐要上幼儿园了,可入园体检却发现他的左眼视力严重下降,妈妈急忙带着乐乐到眼科门诊就诊。眼科医生检查发现乐乐左眼视力差,只能看见微弱的亮光,眼底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这可把妈妈吓坏了,为什么乐乐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呢?乐乐的眼睛还有救吗?经过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乐乐为犬弓蛔虫感染导致的眼弓蛔虫病,并且左眼视力已经很难再恢复了。

弓蛔虫是如何感染人体

并导致眼弓蛔虫病的

弓蛔虫主要寄生于猫、狗的小肠中,成虫产的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发育形成具有感染性的胚胎卵。

当人体接触被虫卵污染的土壤和水后,可能经手-口途径将虫卵误食入口,或生食被虫卵污染的蔬果、肉类而引起弓蛔虫感染。另外,弓蛔虫也会以幼虫的形式寄生于牛、羊、鸡等动物的肌肉、肝脏等组织中,故生食含幼虫的肉类或内脏也可引起弓蛔虫感染。

虫卵进入人体后,会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但并不会进一步发育为成虫,而是以幼虫的形式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流经全身,可侵犯肝脏、心脏、肾脏、肌肉、大脑及眼等多个器官,引起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并产生相应症状。

弓蛔虫幼虫侵入人眼后即可引起眼弓蛔虫病(又称眼幼虫移行症),临床上可分为周边部肉芽肿型、后极部肉芽肿型、慢性眼内炎型及不典型型。

眼弓蛔虫病有哪些表现

眼弓蛔虫病大多累及单眼,儿童多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视网膜上局限的、白色隆起的肉芽肿病灶,也可表现为弥漫性眼内炎症,可伴有玻璃体条索、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黄斑牵拉等表现。裂隙灯检查可见玻璃体腔有典型的“纱膜样”改变。

除了常见的周边部肉芽肿型、后极部肉芽肿型、慢性眼内炎型这三种临床类型外,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视盘水肿、眼内活虫蠕动、弥漫性单侧亚急性神经视网膜炎等。

周边部肉芽肿型最常见,约占50%。在视网膜周边可见一个或多个局部隆起的白色结节伴局部玻璃体牵引,部分患者的炎症可能是弥漫性的,睫状体平坦部可见“雪堤样”改变。

后极部肉芽肿型即在后极部形成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的白色炎性肿块,位于黄斑区,可严重影响视力。

慢性眼内炎型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痛的弥漫性眼内炎症,通常没有明显的眼内肉芽肿病灶,表现为葡萄膜炎。

眼弓蛔虫病的预后如何

眼弓蛔虫病多见于儿童,且患儿预后往往不佳。这主要是由于眼弓蛔虫病早期多表现为一过性的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甚至无明显的眼部不适,易被患儿家长误认为是“红眼病”而未得到重视,从而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另外,该病一般累及单眼,往往到患儿视力严重下降时或出现“白瞳征”、斜视等表现时才被家长发现,而这时病程可能已长达数年之久,病情也已发展为严重的视网膜脱离甚至眼球萎缩,预后不佳。

如何预防眼弓蛔虫病

虽然眼弓蛔虫病可导致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但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以有效预防弓蛔虫感染和眼弓蛔虫病的发生。

如前所述,手-口途径是弓蛔虫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讲卫生、勤洗手。

猫、狗是弓蛔虫的终宿主,也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故应定期对宠物狗进行规范驱虫治疗。

另外,家长也应教育孩子与流浪猫、狗保持安全距离,不接触流浪猫、狗。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弓蛔虫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拒绝食用生牛肉、生牛肝等未煮熟的肉类。

知识拓展

目前已发现的弓蛔虫有犬弓蛔虫、猫弓蛔虫、马来西亚弓蛔虫和狞猫弓蛔虫等,但感染人类引起弓蛔虫病的主要是犬弓蛔虫和猫弓蛔虫,其终宿主分别是狗和猫,其中间宿主包括人、兔、羊、牛、鸡等。

弓蛔虫只有在终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并完成交配产出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只能发育至幼虫阶段,但其幼虫可以经人体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并随血流到达多个脏器而引起炎症反应及组织病变。

人体感染弓蛔虫可出现内脏幼虫移行症、眼幼虫移行症、神经性弓蛔虫病及隐性弓蛔虫病四种临床类型,但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

内脏幼虫移行症由弓蛔虫幼虫入血后侵入人体内脏组织造成,其中肝脏是最常受累的脏器,可表现为肉芽肿病变、肝炎。此外,心脏、肾脏及肌肉也可受到侵犯,从而出现心肌炎、肾炎、肌炎等表现。

神经性弓蛔虫病由弓蛔虫侵入大脑和脊髓引起,患者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等临床表现。

隐性弓蛔虫病无特异性表现,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厌食、恶心、呕吐、头痛、肺炎、咳嗽、喘息等症状。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爱眼护眼,守护光明》

组织编写: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 周行涛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图书质量问题反馈

邮箱:zhiliang@pmph.com

来源:百姓健康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