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法治阳光照校园 守护学子成长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5 09:34 1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安全的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郓城县检察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以“法治进校园”活动为有力抓手,积极培育“苔花盛开”文明实践项目,不断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为青少年的未来撑起法治蓝天,营造了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安全的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郓城县检察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以“法治进校园”活动为有力抓手,积极培育“苔花盛开”文明实践项目,不断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为青少年的未来撑起法治蓝天,营造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1

创新宣讲形式,提升学生“参与率”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郓城县检察院以“三个创新”为抓手,着力打造普法教育新常态。

创新采用模拟法庭、舞台剧等形式,让法治课堂“活”起来。在“法治进校园”郓城县南城中学宣讲会现场,干警紧扣未成年人认知特点,以“模拟法庭”为“大课堂”,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模式,现场呈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及当庭宣判等庭审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直观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在杨庄集初级中学法治教育宣讲会上,该院把真实案例改编成舞台剧“活教材”,由“法治副校长+学生”共同参与扮演,通过惟妙惟肖的情景模拟,再现电信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盗窃等真实场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违法犯罪的危害。

创新“答题竞技赛+专题普法”模式,丰富知识竞猜环节,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让法律知识从“课堂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有效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与遵法守法能力。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的法治宣讲模式,联合县委宣传部、政法委创建“云课堂”普法机制,打造“晓航说法”未课堂,线上直播课程累计观看达70万人次;制作预防性侵、校园防护等10大专题共101讲课程,率先通过“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向全市160余万中小学生推广,其中3堂法治课点击量超百万。通过多样化宣讲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心有敬畏、行有规矩”的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

量身定制课程,提升普法“精准度”

为让法治教育生动有趣、贴近青少年认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法治知识的需求,该院创新打造“学校按需点单、检察精准送课、教育统筹协调”的法治教育新模式,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从“单向输送”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推出“情景剧演绎+互动体验”趣味法治启蒙,精心编排“玩具争夺冲突”“放学途中陌生人搭讪”“身体界限”等主题情景,引导他们在观看、模仿、互动中轻松掌握安全知识,为健康成长埋下法治启蒙的种子。

针对中学生对法律知识、行为边界认知尚浅的特点,该院以“理论讲解+案例警示”的形式,深入剖析校园欺凌、不良交友的危害。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文身热潮”,从健康风险、社会评价、职业发展等维度,提醒学生勿因一时冲动留下终身遗憾。创作的《哪些不可以》《冰墩墩的寻宝之旅》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课程,5部作品在全市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课程、精品网课、精品微电影评选中获奖。

该院还围绕国家宪法日、六一儿童节、开学季等重要节点,联合团县委、学校,策划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助力“平安校园”建设。今年以来,以“订单式普法”“法治云课堂”等方式开展法治教育30余场次,覆盖学生10万余人,确保法治“种子”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3

完善长效机制,共绘教育“同心圆”

校园安全任重道远,法治教育需持之以恒。该院未成年人检察团队主动扩大普法“朋友圈”,联合县法院、公安等8部门制定《关于联合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的意见》,统一部署行动,推动“法治进校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合力。与县教体局联合下发《关于聘请郓城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担任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意见》,抽调20余名业务能力强、授课水平高的检察干警,组成宣讲团,实现法治宣讲活动常态化。

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宣讲队伍是做好法治进校园工作的关键。该院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开展宣讲技能培训,将“法治宣讲次数”指标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吸纳更多优秀党员干警参与“法治进校园”活动;联合省检察院派驻郓城“第一书记”及优选生开展“联学共进·星耀鲁郓”活动,吸纳优选生加入宣讲团,发挥其专业优势,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积极构建完善“策划+宣讲+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注重收集学校、师生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宣讲形式和内容,持续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郓城县广播电视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