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车主开过电车后,不愿再回归燃油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5 09:29 1

摘要:十年前,电车发展的初期,很多人都不看好电车,觉得就是一个电动玩具,不是什么新能源。

十年前,电车发展的初期,很多人都不看好电车,觉得就是一个电动玩具,不是什么新能源。

十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开纯电汽车或者混动汽车,打破了过去“绝对不买电车”的豪言壮语。

而且大多数油车车主开过电车之后,都不愿意再开回燃油车。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聊开车这事,就得聊能源使用成本。

国内油价都有固定调整窗口期,跟着国际油价走。

最近两年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中美关税博弈反反复复,油价压根降不下来。

普通油车加满油得花个五六百元,油箱大一点的车子,加一次油得花个六七百元。

而普通电车在能源这块,相比油车,真是省了大钱。

一次充电,一度电便宜的几毛钱,贵的公共快充1-2元,充满电也就花个几十元到一百元左右。

长年累月下来,省下来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开得少的省大几千,开得多的省上万元。

也有人会反驳说,等电价翻倍涨了,油价跌到一两元,电车的成本优势就没了。

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根据国家能源部门统计的数据,中国每年发电量保持6%以上增长,发电量早已经突破10万亿千瓦时。

目前3000多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每年充电消耗的电量,还不到发电量的1%。

就算以后新能源汽车存量规模破亿,消耗的电量占比也只有2%左右。

国内发电量也在保持高增长,电价还是会越来越便宜。

以清洁能源发电产业为例,西电东送工程背后就是无数低价的清洁能源发电,输送到东部城市,支持地区经济发展。

前几年国内清理掉的很多高能耗,非法比特币挖矿产业,很多就是利用川渝地区的低价水电能源。

中国能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而欧日韩却做不到。

除了欧日韩缺乏电动汽车技术优势外。

还在于欧日韩都没有能力建立庞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严重缺电,依赖外部能源供给,电价也很高。

省钱是一回事,开车其实更在意的还是驾乘体验。

这也是很多油车车主换电车后,很难再回去开油车的一大缘由。

电动汽车的驾乘体验,在多个方面,完全碾压了燃油车。

比如在静谧性,动力性能,操控性,智驾科技等。

先说一说静谧性。

电车其实不是中国首创,而是起源于欧洲,出现的时间比燃油车还要早。

而且百年前就凭借静谧性和环保特性,获得了欧洲人喜爱。

那时候油车驾驶起来,噪声很大,气味难闻,还有污染。

而电车开起来却十分安静,很快成为了欧洲时尚潮流的代表,欧洲大街奔跑的豪车也以电车居多。

后期煤炭石油经济发展起来,使用化石能源变得方便。

油车才渐渐替代电车,成为了后来欧洲百年汽车工业体系的主流。

并且逐步衍生出了众多世界知名油车品牌比如宝马,奔驰,保时捷,法拉利,劳斯莱斯等。

而随着电力技术革命,中国超越欧美成为主要电力技术输出国家,发电量也跃居全球首位。

这为后续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有遍布全国的传统电网和绿色电网体系,并且有特高压技术,解决局部电力短缺问题。

并用数十年时间,构建了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新能源基础设施,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样一来,开起来更具静逸性,更环保的电动汽车,在中国得以快速普及。

问界、尊界等国产新能源豪车开始替代传统豪车。

而欧洲过去了百年,依然存在缺电问题,依赖进口的化石能源发电,以至于欧洲车企在本土转型电气化车型,困难重重。

就连油车使用的发动机,热效率也一直停留在40%左右,无法更进一步。

而中国车企已经将电机效率提升到90%以上。

华为更进一步,开始研发轴向磁通电机,加速电车电机技术迭代升级。

电机不仅效率高,而且运行安静平稳,即使高速上行驶,也不影响车内驾乘体验,不会像油车那样振动和噪声太大。

从动力性能上看,油车有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机械结构,启动的反应会比较慢。

而电车是电气化架构,可以实现快速启动和线性加速,让普通电车也能有豪华跑车的动力体验。

从操控性上看,电车的架构使得车子重心低一些,车子开起来更稳定。

电车面对过弯和变道等驾驶场景,可以更加平顺稳定,操控性更好更灵活

这样一来,开电车带来动力体验和操控性,都远远胜过油车。

最后就是核心的智能技术了。

这也是区分二代汽车和三代汽车的关键技术。

初代普通油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谈不上什么驾乘体验。

二代汽车实现了在线化比如网约车,但驾乘体验没有太大的升级。

直到第三代的智能汽车出现,通过智驾技术比如智能座舱,辅助智驾技术等。

全面提升了人车机的互动,解决了油车什么都需要手动操作,顾不过来的缺陷。

以及人类驾驶汽车操作失误和反应太慢,带来的各种交通事故风险,提升出行安全性和便捷性。

这就是科技赋能,推动了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让汽车成为数字智能科技的一个核心入口和载体。

虽然现在的智驾方案比如特斯拉等FSD和华为等ADS智驾技术,还没有达到L5纯无人驾驶。

但已经大幅提升了汽车的驾乘体验,相信不久将来,我们会看到真正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

有了智能化的电动汽车,这种电子科技时代的产品。

谁还愿意去开旧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产品呢?

你觉得油车车主开了电车之后,还会回去开油车吗?

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吧。

来源:财商路人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