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会泽县娜姑镇乐里村的玉米田里,玉米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传递着丰收的喜悦。日前,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刘永红研究员、张永军研究员、高世斌教授、崔丽娜副研究员、黄吉美研究员领办的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1310.6
本报讯(特约记者秦本林通讯员李琼仙张兴富)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会泽县娜姑镇乐里村的玉米田里,玉米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传递着丰收的喜悦。日前,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刘永红研究员、张永军研究员、高世斌教授、崔丽娜副研究员、黄吉美研究员领办的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1310.6公斤,创下玉米高产新纪录。
该高产攻关田位于乐里村村民杨顺琴家的地块,面积7.5亩,选用品种为“优迪899”,于今年4月13日播种。在管护过程中,集成应用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栽培、种肥同播、土壤调理剂与保水剂增施、生物种衣剂二次包衣、测土配方施肥、控旺防倒及“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确保种植规范、苗齐苗匀、长势良好。
此次测产工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及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玉米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完成。专家组在听取玉米高产攻关田建设情况汇报并进行实地勘查后,严格按照校正计量器具、丈量面积、查验清仓、测定籽粒含水量、计算产量等程序进行测产。经专家组确认,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正式宣布测产结果:实收1.65亩玉米,按14%标准含水率折算,亩产达1310.6公斤,刷新了西南玉米的高产纪录。
据了解,普通玉米田亩产通常在400公斤左右,而测产地块的亩产达到1300多公斤,约为普通地块的3倍。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域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研究员揭示了玉米高产的“秘诀”。他指出,玉米单产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六个一”技术集成模式,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依托国家及省级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县、乡、村三级技术力量,协同推动技术落地;三是各级政府在资金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会泽县者海镇钢铁村的千亩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同样采用了玉米密植水肥一体化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田间玉米植株整齐、长势良好,目前陆续进入收获期,测产结果同样表现优异。
今年,会泽县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指导下,在者海、新街、大井、马路、迤车、火红、娜姑、金钟等重点玉米种植乡(镇、街道),共建设了20个百亩核心区、5个千亩示范区,整体推进6万亩示范片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有效辐射带动全县玉米产能稳步提高。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