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接近自然堂的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底至今年初,原自然堂市场部总经理谭彦与长期执掌电商业务的负责人吴梦已相继离开。
近日,据“美妆商业评论圆周率”报道,有接近自然堂的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底至今年初,原自然堂市场部总经理谭彦与长期执掌电商业务的负责人吴梦已相继离开。
值得关注的是,吴梦是在自然堂任职超过十年的资深高管,曾先后担任伽蓝集团(自然堂更名前的名称)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春夏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营销副总裁、零售总裁等重要职务。
针对谭彦与吴梦是否已正式离任一事,美妆产业圈在第一时间向自然堂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一自然堂告别“电商一姐”
美妆产业圈通过公开资料梳理发现,目前信息未明确提及吴梦加入自然堂的具体时间,但根据其职位变迁,可大致还原她在公司内部的晋升路径。
据了解,在加入自然堂之前,吴梦已在美妆、母婴等多个领域担任电子商务管理工作,具备十余年线上、线下零售管理经验。
2013年,吴梦以伽蓝集团电商总经理的身份公开亮相,全面负责电商业务的整体运营,涵盖团队搭建、业务模式制定及平台布局规划等关键工作。
同年11月,她在亿邦动力网主办的线上线下融合大会上表示,“我们于今年(2013年)正式启动电子商务,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项目推进迅速,团队构建高效,服务体系也完全遵循互联网运营逻辑。”
她同时强调,“企业必须厘清自身电子商务的核心定位与角色,切忌盲目扩张,否则可能对未来发展造成深远负面影响。”
吴梦进一步透露,“前期经过充分研讨与评估,我们明确了电子商务的三重价值:实现在线销售、强化在线互动、推动品牌传播。”
由此可见,自然堂自2013年起正式布局电商业务,而吴梦可谓该板块的重要奠基人。
尽管自然堂涉足电商领域并非最早,但发展势头迅猛。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自然堂登陆天猫双十一,至2017年已跃居全网美妆品牌销售额第二位。同年,电商渠道贡献了自然堂全渠道收入的30%。
这其中,吴梦无疑是最关键的推动者。也因此在2017年,她晋升为伽蓝集团营销副总裁。
2018年,吴梦出任伽蓝集团零售总裁,并兼任新推出的新零售品牌——春夏品牌事业部总经理。
关于春夏品牌,其于2018年5月22日在第23届中国美容博览会首次亮相。对于推出该品牌的初衷,吴梦曾表示,“自2017年以来,新零售、无界零售以及大数据、新科技的蓬勃发展,为春夏品牌的诞生创造了良好时机。”
然而,从实际发展来看,春夏品牌在市场上的声量较为有限。据自然堂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5年上半年,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四个品牌的总营收分别为2.20亿元、1.71亿元、1.94亿元、1.18亿元。
与此同时,自创立以来,春夏的品牌定位历经多次调整。根据招股书,该品牌已被重新定位为“科技抗光老品牌”。
招股书同时显示,春夏品牌目前涵盖十一大产品系列,包括护肤、防晒及护手霜等品类。从2024年起,自然堂集团将重点发力春夏旗下的专业防晒产品线,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防晒品牌。
美妆产业圈注意到,吴梦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3月出席温州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举办的校企交流座谈会,当时她的身份为自然堂副总裁(VP)。
十年,从电商总经理到公司副总裁,吴梦的职场进阶,本身就是自然堂线上业务最成功的“品牌故事”之一。
二曾在宝洁八年,天猫数年
关于谭彦,公开资料显示,她是一名资深营销人,拥有超过十年的品牌管理与互联网营销经验。
她曾担任天猫母婴市场部负责人,是天猫母婴新锐品牌大赛的发起人及导师,也是天猫金婴奖的发起人之一,并在宝洁市场部拥有八年工作经验,历任多个事业部的品牌总监。
美妆产业圈关注到,2023年11月20日,刀法研究所发布的《功效护肤 3.0 时代,国货品牌靠什么突围》一文中,谭彦的身份为自然堂市场部总经理。文章指出,她主要负责自然堂的品牌管理、产品营销及公关等相关工作。
此外,在2023年12月2日好配方大奖公众号发布的访谈中,谭彦表示,明星产品要让消费者不仅“买我”,更要“长期买我”,关键在于两点:对细分市场的深度洞察,以及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与迭代。
在谈到产品力提升时,谭彦强调,“化妆品发展的未来必须依靠科技驱动”。她认为,成分创新是国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应通过自主研发摆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另据公开信息,在去年7月22日举行的华山医院-自然堂集团“皮肤科学与毛发健康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谭彦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育、副主任医师林尽染、副研究员刘庆梅,以及自然堂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邹岳、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共同出席。
同年11月,在行业媒体举办的“科技抗衰”论坛中,谭彦参与了《下一个抗衰风口》圆桌讨论环节。
她在发言中强调,“成分的持续演进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迭代是推动抗衰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指出国货品牌应通过自主研发成构建技术壁垒,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此后,美妆产业圈未再发现谭彦在公开场合中出现。
可以说,谭彦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懂宝洁式的经典品牌管理,又深谙互联网营销逻辑。这种“双轨”能力,无疑正是当下国货品牌从爆红走向长红所亟需的。
上市+欧莱雅背书,自然堂站上新牌桌
作为分别执掌“市场前端”与“销售转化”两大关键职能的管理者,谭彦与吴梦的履职表现,与自然堂的整体业绩无疑存在较高关联。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品牌力与产品声量,最终通过零售体系高效转化为实际销售表现。
从业绩来看,2022年-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营收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46.01亿元、24.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亿元、1.90亿元、1.91亿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零售额计算,自然堂为中国第三大国产化妆品集团,且自然堂品牌连续12年(2013–2024)位列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并在2024年的消费者认可度、购买频率及复购意愿方面均排名第一。
从渠道结构看,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线上渠道收入分别为25.60亿元、27.49亿元、31.62亿元、16.8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9.7%、61.9%、68.8%、68.8%,线上增速整体趋于平缓。
值得关注的是,与不少国货美妆集团相比,自然堂在线上、线下渠道的发展相对均衡。
据美妆产业圈梳理,自然堂线上线下营收结构与巨子生物、贝泰妮较为接近,后两者的线上销售占比分别为71%、68.55%。
作为对比,上美线上销售占比达90.5%,线下仅为9.5%;珀莱雅线上渠道贡献95.06%的销售额,线下占比低至4.94%;丸美生物线上销售占比为85.61%,线下为14.39%。
参照国货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的珀莱雅与第二的上美,自然堂在线上渠道仍具备一定拓展空间。
美妆产业圈注意到,自然堂正以3–6万元月薪招聘电商主播,并同步招募抖音直播场控、短视频直播主管、抖音内容经理等职位。此举或表明,该公司有意加大对抖音渠道的投入力度。
然而,要从韩束、珀莱雅等品牌手中争夺线上市场份额也绝非易事。韩束以强势营销著称,珀莱雅亦在线上占据稳固地位,两者均不会轻易让出市场空间。这也意味着,自然堂若想进一步拓展线上,将面临一场硬仗。
为此,自然堂已在资本层面做好储备。2025年9月29日,该公司首次递表,拟港交所上市。
在IPO前夕,自然堂引入了两位重要的战略投资者:欧莱雅旗下美町香港有限公司累计投资4.42亿元,获得其6.67%股份;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份。此次融资后,自然堂估值超71亿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欧莱雅旗下相关基金投资过中国美妆相关企业,但直接投资自然堂这样营收规模超40亿元的国货美妆集团尚属首次,具有重要的战略卡位意义。
若自然堂成功上市,它将成为欧莱雅投资组合中首家实现上市的中国被投企业。
同时也可预见,在获得欧莱雅的资本与战略背书后,自然堂有望在品牌管理、全球研发资源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资本入场与IPO,是自然堂新故事的响亮序章,但也意味着它必须跳入资本的巨浪,去打一场关乎品牌、渠道与技术的综合战役。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