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视作“终极能源”的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期迎来实质性进展,行业长期成长趋势获机构一致看好。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装置主机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已成功研制并顺利交付,这一成果为后续BEST装置的整体安装、调
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可控核聚变再传捷报!BEST关键部件交付
财联社10月13日讯:被视作“终极能源”的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期迎来实质性进展,行业长期成长趋势获机构一致看好。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装置主机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已成功研制并顺利交付,这一成果为后续BEST装置的整体安装、调试及实验运行奠定了关键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可控核聚变工程化进程再提速。
产业迈入资本开支预热期
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核心在于“能量净增益”与“稳定运行”,目前全球范围内核心指标正持续突破:我国EAST装置曾实现“1.2亿度持续403秒”的运行纪录,“聚变三重积”(衡量聚变装置性能的关键参数)中的燃烧温度、时间等指标不断刷新;国际上,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也实现了“Q值大于1”的能量盈亏平衡。
随着技术门槛逐步突破,国内可控核聚变已进入“实验堆建设+工程堆验证”的关键阶段。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核心机构,近期针对反应堆部件、配套系统的招标频繁落地,单次招标金额多集中在几千万级别,侧面印证产业景气度正从研发端向工程端传导。机构预测,“十五五”期间行业将正式进入密集资本开支期,单个实验堆投资规模可达几十亿至百亿级别;全球范围内,未来十年虽以研发与工程验证为主,但保守预估2030年累计产业规模将达500亿美元,乐观场景下或冲击1000亿美元。
三大核心环节价值量占比超60%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成本结构清晰,不同技术路线(如托卡马克、FRC、Z箍缩)下各环节价值占比存在差异,但核心环节集中度较高,其中磁体、真空室及内部件、电源系统三大板块合计价值量占比超60%,是产业链的核心赛道。
从主流的托卡马克路线(以国际ITER反应堆为例)来看,磁体系统是绝对核心,价值占比达25%-35%,随着高温超导技术成熟及成本下降,高温超导磁体因磁场强度更高、能耗更低,已成为未来主流方向,该领域生产工艺复杂、行业集中度高,头部厂商正加速扩产应对潜在产能缺口。
真空室及内部件合计价值占比约25%,其中真空室本身占比8%左右,主要作用是为聚变反应提供密闭真空环境;内部件(含偏滤器、第一壁等)占比17%,需承受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能粒子冲刷,对材料耐高温、抗辐射性能要求极高。
电源系统价值占比差异最大,托卡马克路线中占比约15%,而FRC、Z箍缩等技术路线因对脉冲电源需求更高,价值占比可飙升至50%左右,核心设备包括大功率变流器、脉冲发电机等,技术壁垒集中在功率控制与稳定性上。
此外,冷却系统价值占比约5%-10%,核心设备为氦气压缩机,用于带走反应堆运行产生的巨额热量;剩余价值占比为诊断系统、控制系统及结构件等辅助设备,虽单个环节占比不高,但对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多环节龙头已卡位布局
国内企业已在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多个核心环节形成布局优势,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工程建设,头部玩家均已崭露头角:
- 超导材料环节:西部超导是国内唯一实现低温超导线材量产的企业,为国际ITER项目核心供应商,技术与产能均处于国内领先;永鼎股份可批量生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目前在手高温超导相关订单充足,已切入国内重点实验堆项目供应链。
- 关键部件环节:国光电气具备真空室、偏滤器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能力,在国内聚变装置部件市场市占率超60%;安泰科技主导了ITER项目钨铜偏滤器的研发与生产,其钨基复合材料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满足极端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 工程与系统环节:中国核建作为核工业“国家队”,承接了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等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工程建设,在核设施施工、调试领域经验丰富;上海电气已实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主机系统的集成供应能力,可提供从设计到交付的整体解决方案。
- 配套设备环节:雪人股份的氦气压缩机技术领先,已为国内多个聚变实验装置提供核心冷却设备;纽威股份在核级阀门领域市占率超80%,其研发的专用阀门可满足反应堆高温、高压、强辐射的工况要求。
可控核聚变行业增长的核心逻辑明确: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对零碳、高效、可持续的基荷能源需求迫切;高温超导、先进材料等技术突破持续降低装置成本;私人资本(如微软、谷歌相关投资基金)与公共资本共同涌入,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多国已将可控核聚变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但需理性看待行业风险:技术层面,“持续稳定的能量净增益”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材料耐久性、装置稳定性等问题仍需长期攻关;产业层面,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可能面临超支、延期风险;此外,行业目前仍处于研发与实验阶段,商业化落地时间存在不确定性,短期难以形成实质性营收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时光记忆W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