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在主题设计凸显学术深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互鉴的贺信精神,本届大会确立以 “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平台,贯通对中国历史演进与当代发展的整体性理解,从而深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告诉记者,本届世界中国学大会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在主题设计凸显学术深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互鉴的贺信精神,本届大会确立以 “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平台,贯通对中国历史演进与当代发展的整体性理解,从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学重大意义与时代内涵的重要论述,强化学理阐释,推动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突破。
第二,是议题架构体现跨域融合。本次大会共有五个分议题,分别为:“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分析和经验启示”“多学科视域下的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数智时代的世界中国学:机遇与挑战”“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这些议题从不同学术层面深度研讨总书记贺信内容,努力在学理上进行创新并力求达成诸多共识。五个平行分论坛学术涵盖广泛,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等学科,既有世界中国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学在数智时代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学的代际传承问题,也有作为中国学重要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以及如何用中国学去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
第三,是机构合作汇集高端资源。本届大会共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六家协办单位,承办方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这些单位或者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在中国学领域有着较强的研究力量,且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平台,可以说汇集了国内高端国际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高端资源,有着强大的全球学术网络和支撑力量。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从2007年即开始举办世界汉学大会、北京语言大学2023年开始举办世界汉学家大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一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和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
第四,是嘉宾邀请强调权威声音。本届大会除邀请前政要和国际组织相关负责人外,更加重视海外嘉宾在中国学方面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施寒微是德国东亚文学与文化教授、纽伦堡欧亚文化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在德国汉学界有着很大影响,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研究专家,2015年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21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级勋章。李集雅为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兼任欧洲大学联盟Eutopia主席,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代哲学与宗教经典,特别是儒家思想与中国伦理研究。2023年,她入围首届兰花奖终身荣誉奖。
来源:亿家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