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07:09 1

摘要: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建军百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80周年,赤都文化驿站携手赤都展览展示馆、内蒙古郭俊卿文化教育办公室整理撰写此文,旨在追忆革命先驱的精神足迹,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在为新中国探寻真理、筑牢思想根基的征程中,瞿秋白以“伟

真理之光永不灭:缅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建军百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80周年,赤都文化驿站携手赤都展览展示馆、内蒙古郭俊卿文化教育办公室整理撰写此文,旨在追忆革命先驱的精神足迹,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在为新中国探寻真理、筑牢思想根基的征程中,瞿秋白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名,用思想与生命为中国革命点亮了真理的明灯。

1899年出生的瞿秋白,早年在动荡的时局中苦苦求索救国之道。当十月革命的曙光传入中国,他敏锐地捕捉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毅然踏上前往苏俄的旅程,成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者之一。他写下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不仅真实记录了苏俄的社会风貌,更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迷茫中的中国青年打开了认识世界、改造中国的新视野。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他参与领导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尽力纠正“左”倾错误,为党和红军的发展保驾护航。即便在革命遭遇挫折时,他也从未动摇信仰,转而投身文化战线,创办刊物、翻译著作,用文艺作品传播革命思想,培养了一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为左翼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党人的气节,在狱中写下《多余的话》,坦然直面自己的人生,却从未向敌人低头。同年6月18日,他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从容就义,年仅36岁。他用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绝对忠诚,践行了“为真理而斗争”的毕生追求。

瞿秋白留下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更有一种“为信仰献身”的精神力量。如今我们追忆他的事迹,既是对革命先驱的深切缅怀,更是要传承他身上那份追求真理、坚守理想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份精神将继续指引我们坚定信仰、勇担使命,让真理的光芒永远照亮民族复兴的道路。

赤都文化驿站展区一角

特别声明

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建军百年及新中国成立80周年之际,赤都文化驿站、赤都展览展示馆联合内蒙古郭俊卿文化教育办公室,推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系列》。我们旨在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因水平有限,文中若存疏漏错讹,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如需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愿与您共缅英雄,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赤峰文化驿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