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网上不少人引用这句话,并坚称这是鲁迅所言,实则是想借助鲁迅作为大文豪的名气为这句话“背书”,有的甚至借此给鲁迅贴标签、污名化,更以此攻击自己不满的群体、讽刺特定对象,达到宣泄情绪或强化批判的目的。然而,我查阅了鲁迅的所有短文及相关文献,均未找到这句话的踪
“村口的狗叫了,于是村里的狗也跟着一起叫,它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叫。” 这话是鲁迅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今,网上不少人引用这句话,并坚称这是鲁迅所言,实则是想借助鲁迅作为大文豪的名气为这句话“背书”,有的甚至借此给鲁迅贴标签、污名化,更以此攻击自己不满的群体、讽刺特定对象,达到宣泄情绪或强化批判的目的。然而,我查阅了鲁迅的所有短文及相关文献,均未找到这句话的踪迹。以鲁迅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他不太可能用这种缺乏具体语境、单纯重复现象的表述。即便讽刺社会,他的文字也往往带有鲜明的批判对象和深刻的隐喻,比如通过具体场景、人物或象征意象传递观点,而非这种泛化的类比。
鲁迅文章中关于涉及“狗”的内容,正体现了这种特点,另有深意:
1. 在《狂人日记》中,“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借狗叫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氛围,也影射封建势力的凶残与狡诈。
2. 《秋夜纪游》里提到 “相宜的是高等华人或无等洋人住处的门外,宽大的马路,碧绿的树,淡色的窗幔,凉风,月光,然而也有狗子叫”,通过狗叫表达对“叭儿狗”所代表的奴性的批判。
3. 《狗的驳诘》则是通过人与狗的对话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 讽刺了那些比狗更势利的人。
从明确的文本依据来看,这句话出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其原话为 “村口的狗叫了,于是村里的狗也跟着一起叫,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叫的什么意思,但是跟着叫” 。
也有人认为这句话出自韩剧《匹诺曹》,其中有台词 “如果有一只狗叫起来,村里的其他狗也会跟着叫起来——它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叫” 。但就公开可查证的资料而言,我更倾向于相信这句话最早的文本出处是卡洛·科洛迪这位意大利儿童文学家的作品。
如今网上以谣传谣、借名人之名歪曲原意的现象屡见不鲜。若不经查证就盲从“某句话是名人所说”,甚至拿这种伪名言去攻击他人,恰恰可能落入误区——倘若这句话本身暗含对盲从者的讽刺,那盲目传播的人,反而成了被讽刺的对象,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可能“骂了自己”。因此,引用名言前先考证出处,既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表达负责。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