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改造成“好状态趣动场”的美术馆里,瑜伽秋千在风中轻晃,彩色线条勾勒出奔跑的轨迹,人们脱下西装换上运动服,在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设计的装置间穿行、跳跃、静坐、对话……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阅夜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2025年10月9日,上海西岸,星美术馆,一场名为“一起好状态”的活动在此启幕。
被改造成“好状态趣动场”的美术馆里,瑜伽秋千在风中轻晃,彩色线条勾勒出奔跑的轨迹,人们脱下西装换上运动服,在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设计的装置间穿行、跳跃、静坐、对话……
lululemon品牌大使李宇春、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自己的“好状态”。
你最近状态好吗?这或许是当下中国都市人最难回答的问题。但lululemon偏偏把“好状态”做成了一个连续五年的品牌命题。
五年来,“一起好状态”已成为国人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都市人对“幸福感”的集体追寻。
1、从“社区”到城市地标,一场品牌与城市的共谋
活动当天,上海徐汇西岸变身“好状态趣动场”,市民用跑步、跳绳、瑜伽等不同运动方式唤醒活力,调整身心状态。
加拿大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以细致的线条和大胆的色彩,构建简洁却深刻的作品。此次与lululemon联手,将这座工业遗存改造的艺术空间变身限时“游乐场”。
活动现场,Geoff表示,希望借助艺术与运动的碰撞,让徐汇滨江的访客找到身心平衡的密码。据称,“好状态趣动场”还将相继登陆沈阳、深圳、成都、武汉、广州五座城市,将城市地标变成运动的游乐场。
这一现象级活动,已升级成为品牌与城市关系的体现。星美术馆、外滩、西岸这些地方本身就有叙事能力,lululemon的介入,展现的不是入侵,而是共创。
以此次“好状态趣动场”为例,现场以“好状态入口”为起点,依次设置“Yoga身展”“Reflect思所”“Move身动”“Run奔跑”和“Playfield趣动广场”五个区域,以艺术装置呈现运动与艺术的交叉意涵。
艺术、运动与日常生活的边界被打破,“瑜伽秋千”不是装置,而是引导参与者找回玩耍的感受;“动态变化”不是画作,而是呈现出跑步与瑜伽的关联;“奔跑”对应身体活动的直接愉悦;“思所”强调让被思绪占据的空间重新清晰;“身展”聚焦身心同频;“平衡”讨论瑜伽在日常生活中的平衡作用。
并且,活动并未结束,10月9日至15日,lululemon还开设了60余节免费课程,覆盖跑步、瑜伽、训练等,包含面向企业的定制课程;并与公益机构“黑暗跑团”开展视障公益融合跑,作为“境随心转”社区资助计划的合作内容。
很明显,这场品牌活动实际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参与其间的人们,不是“来参加lululemon活动的”,而是“来西岸散步、看展、运动、聊天,和同频的人一同寻找好状态”。
品牌的存在感弱化,但影响力却在放大。这其实是一种更高阶的品牌运营,当你不再强调自己是谁,人们反而更愿意记住你。而这种记住的源起是:你懂我。
在活动当日的“对话好状态”环节,李宇春与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交流时,分享了自己对“好状态”的理解。
“我很喜欢‘好状态趣动场’的概念,人生这场马拉松,无论奔跑到哪个阶段,重要的是怀抱孩童般的好奇心,激发对生活的感知力。无论是在工体练瑜伽,还是尝试脱口秀,今年我体验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这些特别的经历也让我涌现了很多创作灵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就是我找到好状态的方式。”
2、当“好状态”成为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刚需
当下,“代言人+大促”依然是不少品牌打市场的组合拳。lululemon却在坚持做一件“慢而重”的事:五年前开始,每年十月,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发起关于“幸福感”的全民对话。
在「子弹财经」看来,lululemon之所以能持续五年切中中国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在于它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把“运动”从功能场景升维为精神需求。
在过去的消费逻辑中,运动服饰的价值在于“帮助你更好地运动”,而lululemon却提出了更具人文关怀意味的命题:运动,是为了更好地感受自己。
因此,相较于讲性能、讲科技、讲破纪录,lululemon更强调“感受”,如身体、心理、社交维度的感受。
这一理念贯穿于“一起好状态”的每一年。
2021年,lululemon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感报告》,从身体、心理、社交三个维度定义“幸福感”;2022年,主题升级为“一起”,让上海大厦化身巨幅幕布,向大众呈现好状态秘诀,启发更多人参与到带来好状态的行动中;2023年,长达三公里的“好状态艺动长廊”在上海徐汇滨江铺展,将城市公共空间转化为流动的情绪出口;2024年,lululemon与艺术家Graphic Rewilding合作,在星美术馆打造“好状态心展花园”,并邀请卢靖姗、倪夏莲等分享经验;到了2025年,“好状态趣动场”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它不再只是“运动”或“疗愈”,而是唤醒一种“玩”的本能。其次,用“去商业化”的姿态,重新构建品牌与消费者间的信任。
在广告泛滥的当下,消费者对品牌的“推销感”极为敏感。而lululemon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始终让“一起好状态”保持一种“非商业”的公共属性。
如在活动选址上,美术馆、滨江步道、历史街区等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空间;它邀请艺术家、学者、公益组织、实力歌手,与消费者开放对话、艺术共创。
传播方式则依赖口碑与社群自发生长,即便有李宇春等明星出席活动,他们的发言也是聚焦个人体验而非产品推荐。今年的活动上,李宇春分享自己“不唱歌时在家养锅”的故事,让更多用户了解到好状态在于自己内心。再比如今年的活动中,它提供了60节免费课程,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此外,今年的“对话好状态”还将邀请学者项飙从社会学视角分享对“幸福感报告”的见解;演员、制作人姚晨,作家、艺术家翟永明,青年演员吴汉坤与音乐人仁科将陆续到场,结合自身经历讨论身心与社交维度的话题。
这种“利他性”的品牌态度,反而构建起更强的信任感。活动中,消费者感受到的是一个真正关心他们身心状态的生活伙伴。
最后,它展现出极强的文化进化能力,每年都可以精准捕捉社会情绪。
五年来,“一起好状态”从未重复或固化,而是不断强调表达,围绕“提升幸福感”这一核心愿景展开。
以2024年为例。lululemon注意到Z世代普遍存在的倦怠感,首次将“对话好状态”内容系统化制作成播客,上线小宇宙平台。2025年,又与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合作,打造“好状态趣动场”,强调“玩”的本能。
正如Geoff所说:“我希望人们可以在这个艺术世界中,跟随天性,自由地动起来,玩起来。”这种对“孩童般好奇心”的推崇,正是对成人世界过度理性化、功利化的一种温柔反拨。
可以看到,每年lululemon都能够捕捉到最新的社会情绪,从徒步热,到Z世代的“倦怠感”,再到对“童年感”的集体怀念等。
3、从产品到生活:lululemon的长期主义
如果说“一起好状态”是lululemon品牌精神的集中体现,那么其背后的商业布局则体现了品牌的长期发展观。
自201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lululemon已从一家以瑜伽服起家的小众品牌,成长为运动生活方式品牌。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球营收首次突破百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全年净营收同比增长达41%,成为全球增长的关键引擎。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lululemon独特的“以门店为中心”的社区运营模式。全国160多家门店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社区课程、品牌活动、用户教育的发生地。超过35%的销售额来自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产品,如Hike徒步系列、农历新年胶囊款、亚洲版型等,显示出强大的本土化能力。
而“一起好状态”正是这一生态体系的年度高潮。它将分散的社区课程、大使资源、用户关系汇聚成一场高势能的品牌事件,既强化了用户归属感,也提升了品牌心智占有率。
正如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山燕所言:“10月27日,lululemon中国门店支持中心将入驻西岸中環,进一步促进合作、交流与联结。”这不仅是一个办公地点的迁移,更象征着品牌从“零售”向“城市生活节点”的转型。
五年过去了,lululemon“一起好状态”早已成为品牌与城市共情、与时代共振的生动实践。
在物质丰裕的时代,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追问“自己到底为何而动?为何而活?”时,lululemon早已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为了感受更好的自己。
而这,或许正是它能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核心密码。它卖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生活”。
来源: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