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注意!连阴雨种小麦,别踩这4个坑,踩一个毁半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20:32 1

摘要:其实晚播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赶时间瞎操作。今天结合农业农村部的晚播技术意见 ,给大家扒4个最容易踩的坑,再附上行之有效的补救招,照着做晚播也能苗齐苗壮!

老乡们,这几天连阴雨是不是把你愁坏了?玉米收完了,地里却黏得踩一脚陷半只鞋,眼看小麦该播了却下不了地,心里急得冒火!

其实晚播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赶时间瞎操作。今天结合农业农村部的晚播技术意见 ,给大家扒4个最容易踩的坑,再附上行之有效的补救招,照着做晚播也能苗齐苗壮!

好多人盯着“节气”慌了神,哪怕地里一踩冒泥浆,也硬着头皮播种——这是最毁苗的做法!土壤湿度超过80%时,透气性直接“归零”,种子埋进去就像泡在“闷罐”里,要么缺氧烂种不出苗,要么出苗后根系发黑腐烂,后期茎基腐病一抓一大把。

避坑+补救方案:

先排墒再播种:有明水的地块赶紧挖30厘米深的排水沟,把积水引出去;没明水但黏重的,每亩撒100公斤粉碎秸秆或草木灰,既能吸潮又能补养分 。实在太湿就开沟起垄,把湿土翻到垄背,种子播在相对干燥的垄沟里,出苗率能提30%。

记住“播期服从墒情”:哪怕晚播10天,只要土壤攥成团落地能散(含水量70%-80%),播下去的种子才稳,这是农业专家反复强调的“金标准” 。

晚播小麦分蘖少,不少人想着“多撒种子补苗数”,正常播20斤的地块直接加到30斤——大错特错!

密度太大时,麦苗挤着争养分、抢光照,长得比筷子还细,不仅容易招蚜虫、纹枯病,后期刮风下雨一倒就是一片。农业技术里早有定论:“以密补晚”要讲科学,不是瞎加量。

避坑+精准算法:

按“晚播天数算播量”:正常播量(20-25斤/亩)基础上,每晚播1天每亩加1斤就够了。比如霜降前晚播7天,每亩播27-32斤,保证基本苗数20万株左右就行 。

品种选对更省心:优先选半冬性偏春性品种(比如“济麦44”“鲁原502”),出苗比普通品种快3-5天,抗湿抗逆性还强。

连阴雨过后土壤软,播种时很容易播深了——有的甚至埋到10厘米深(4指厚),种子出苗要耗尽养分,出来的苗又细又黄;播浅了更糟,表层土保不住水,种子吸水不足,还容易被低温冻坏胚芽。

避坑+弱苗补救:

死守“3-4厘米”:用播种机的话调准深度,人工播种就用小铲子量,播完用耙子轻扒表层土,确保厚度刚好。

播深了别慌:等麦苗长到三叶一心时,赶紧喷“救苗配方”——50克磷酸二氢钾+10毫升芸苔素内酯+15毫升流体硼,兑水30斤喷施,能快速补营养、促分蘖,让弱苗转壮。播后别乱镇压,等土壤不黏脚时轻压一遍,防止板结闷根。

雨天湿度大,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和病菌正“活跃”,不少人嫌拌种麻烦直接播“白籽”——结果种子刚发芽就被虫子啃,或者染上茎基腐病,出苗后一片一片发黄枯死,补都补不过来。

避坑+拌种细节

必须拌种,这是晚播小麦的“保命符”:防茎基腐病选三氟吡啶胺或唑醚·灭菌唑;防地下害虫加噻虫胺、噻虫嗪;病虫害高发区直接用27%苯醚·咯·噻虫嗪复配剂,一次拌种防多种问题 。

拌种别犯2个错:拌完要闷2小时让药液渗透,再阴干(别暴晒!强光会让药效流失一半);种子抓着不黏手就行,别晾太干,不然会损伤胚芽。

要是播完还是出苗不齐、有缺苗断垄:

缺苗少的(每米缺3株以内),在三叶期喷“壮苗水”——100克尿素+100克氨基酸肥+10毫升芸苔素,兑水30斤喷施,让周边麦苗多分蘖补空缺;

缺苗多的,等土壤半干时补播,播后盖1厘米薄土,再浇点温水促发芽。

今年小麦播种受天气影响大,但只要避开这4个坑,坚持“墒不够不种、种不拌不播、量不准不加”,晚播也能培育壮苗。你家地里现在能下脚了吗?遇到啥难题评论区说,咱互相支支招!

#小麦晚播避坑 #涝天播种指南 #秋冬种麦技巧 #苗齐苗壮方法 #农业种植干货

来源:老张的地头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