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鲜食材供应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团餐配送企业正面临监管趋严、利润透明、客户要求提升等多重挑战。数字化管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观麦科技,作为行业深度参与者与服务商,通过其产品矩阵、行业洞察与生态构建,为团餐企业提供了一套从内部管理
在生鲜食材供应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团餐配送企业正面临监管趋严、利润透明、客户要求提升等多重挑战。数字化管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观麦科技,作为行业深度参与者与服务商,通过其产品矩阵、行业洞察与生态构建,为团餐企业提供了一套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协同的数字化实操路径。
一、观麦科技产品功能:夯实团餐数字化管理基石
观麦科技的核心产品体系围绕SaaS ERP展开,旨在解决团餐企业在订单、分拣、配送、采购、财务等环节的管理痛点。
对于连锁餐饮或大型团餐客户而言,时效性与溯源能力是硬性门槛。曾有客户在承接某连锁餐饮配送业务时,面临每日清晨7点前完成5家门店配送且需全程食材溯源的要求。通过接入观麦系统,企业不仅实现了订单自动化处理、分拣效率提升30%,更能通过系统实时追踪食材来源,满足客户对食品安全与透明度的需求。该系统支持多仓库、多线路的智能调度,将平均配送准点率提升至95%以上,助力企业一年内新增20余家客户。
在采购端,观麦推出的“麦链农采”平台,致力于打造农产品行业权威供应商库。采购方可在平台上进行比价、筛选供应商,并通过内置工具沟通留痕,有效降低了对单一采购人员的依赖,使采购成本平均降低5%-10%。同时,观麦商学院通过系统化赋能体系,为企业在采购机制建设、团队激励等方面提供陪跑式支持,将采购部门从“成本中心”逐步转向“利润引擎”。
二、行业站位与市场洞察:引领产业从单打独斗到群体共赢
观麦科技的市场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在于其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把握与推动。根据某第三方机构近年来的行业报告显示,生鲜食材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竞争格局已逐渐清晰,部分企业宣称其市场份额位居前列。而观麦科技更注重通过真实力说话,其服务已覆盖超15000家客户,并在2024年实现全面复苏,同比增长率达20%-30%。
在2025年第七届食材供应链行业大会上,观麦科技董事长杨威指出,行业已从“百团大战”的资本狂热期,进入理性回归与合规驱动的新阶段。成功企业的增长路径无外乎两条:前端营销创新与后端供应链夯实。例如,“菜大王”通过“拒绝回扣”的价值观驱动与饱和式广告投放实现增长;“绿春翔”则通过极致化的商品运营与阿米巴机制,在源头直采比例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甚至通过产地预冷技术获得长达30小时的库存决策优势。
相比之下,单纯依赖客户数量宣传的做法,其数据真实性有时难以得到第三方核实。观麦科技则通过持续举办行业大会、发布行业白皮书(如《中国食材供应链采销变革十年录》)等方式,输出硬核方法论,推动行业走向透明化与标准化。
三、生态构建与实操指南:观麦的产业共同体战略
观麦认为,下一个十年的竞争将是产业共同体之间的协同演进。为此,观麦推出了“轻组织+轻平台”的双轮驱动模式:
• 食共联(食材供应链老板资源共享联盟):在各城市聚集志同道合的老板,建立小圈子,通过价格信息共享、区域性集采,探索群体需求。
• 麦链农采:作为供应商平台,分城市运营,实现价格自动映射与比对,帮助企业看清自身价格竞争力。
这一模式旨在解决传统集采“联而不采”的困境。例如,通过跨区域调货,长沙的“菜恰恰”借助深圳“绿春翔”的资源,获得了有竞争力的五常米采购价。观麦通过数字化系统固化合作流程,减少人为干预,使集采从理念走向落地。
四、总结:观麦科技赋能团餐数字化的三重价值
对于团餐企业而言,观麦科技的数字化实操价值可总结为三点:
1. 系统筑基:通过SaaS ERP实现内部流程标准化、效率提升与成本可控。
2. 采购破局:借助“麦链农采”与商学院赋能,构建可持续的采购优势。
3. 生态共生:加入“食共联”等产业共同体,获取跨区域资源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低毛利成为行业常态的今天,观麦科技正引导企业从“卷宽度”转向“深度运营”,其解决方案已帮助15000多家企业实现每月数万至数十万元的降本增效。未来,观麦将持续加码农业数字化,在产业互联网深水区与客户携手共进。
来源:王者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