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枣阳法院紧紧围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创新普法形式、聚焦重点对象、统筹线上线下为抓手,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输出”走向“多元互动”,从“法庭之内”延伸至“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
2025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枣阳法院紧紧围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创新普法形式、聚焦重点对象、统筹线上线下为抓手,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输出”走向“多元互动”,从“法庭之内”延伸至“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法治宣传实效
“尊敬老人、赡养老人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新市法庭通过巡回审判方式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并现场普法)
在鹿头镇马冲村的巡回审判现场,承办法官结合审理的一起赡养纠纷案,向旁听村民进行现场普法。
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是枣阳法院变“坐堂问案”为“送法上门”的生动实践。法官用通俗的语言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鲜活的案例,让群众在见证案件审理过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枣阳法院七方法庭正式开始。8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旁听。
(七方法庭举办“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旁听庭审)
庭审现场,主审法官引导双方当事人围绕责任划分、损失认定、保险赔付等焦点问题进行举证、质证、辩论,逐步查明案件事实。代表委员们“零距离”观摩了庭审全过程,在感受司法庄严的同时,更通过这场真实的庭审,亲身接受了一场生动的普法实践。
巡回审判将“移动的法治课堂”开到群众身边,实现普法“零距离”;旁听庭审让代表委员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中“沉浸式”接受法治熏陶。
(枣阳法院干警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生动的“法治课堂”)
不仅如此,枣阳法院通过法治课堂、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持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更在社会上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力量。
据悉,近五年,枣阳法院共开展旁听庭审30余场,邀请广大干部职工、群众1000余人次参与旁听,亲身感受法律威严,接受法治教育;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审判30余次,让群众在“家门口的庭审”中学习法律知识、明晰行为边界;精心组织举办法治讲堂20余场,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有效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聚焦重点对象,精准开展普法教育
普法工作既要“广撒网”,更要“精聚焦”。枣阳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法律需求,量身定制普法内容,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法治宣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枣阳法院法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怎么样?”“企业经营中有哪些法律需求?”为精准把握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枣阳法院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专题法律讲座等活动,法官们深入企业,“把脉问诊”企业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现场开具“法律处方”。
“订单式”普法不仅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更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的司法动能。
(枣阳法院干警前往霍庄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链接,都要高度警惕,务必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针对社区居民法律需求多样的特点,枣阳法院围绕防范电信诈骗、化解婚姻家庭纠纷、调处邻里矛盾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普法。
(枣阳法院干警前往枣阳市第二中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枣阳法院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枣阳法院联合检察院走进驻军部队开展宣传活动)
在乡镇,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宅基地争议、民间借贷等问题,法官运用当地方言讲解法律知识,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间话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的法律指导;在驻地部队,针对官兵特别关心的军婚保护、相邻关系、防范电信诈骗等问题开展专题普法,为官兵送上量身定制的“法治锦囊”。
分类施策、靶向发力的普法模式,不仅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需要法治阳光的角落。近五年来,枣阳法院共开展各类精准普法活动400余场,覆盖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在校师生、部队官兵等群体近5万人次,发放定制化普法资料2万余册。
统筹线上线下,提升普法覆盖面
普法要“入脑”更要“入心”,枣阳法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实效性,让法治宣传从“一时一地”延伸至“随时随地”。
(枣阳法院开展“世界环境日”法治宣传活动)
(枣阳法院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
(枣阳法院开展“宪法宣传周”普法宣传活动)
在线下,依托“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系列主题普法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普法知识传单、解答法律知识等形式,进一步增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法治声音传递到基层一线,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枣阳法院七方法庭法官为人民调解员授课)
同时,积极为调解员进行普法授课,课程设置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点条款解读、基层常见矛盾纠纷调解技巧、乡村振兴领域法律风险防范等内容,详细讲解法律适用要点与调解方法,切实增强“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知识储备与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培养一批懂法、用法的基层法治骨干,带动更多群众增强法律观念,让法治思维在基层生根发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庭是最好的普法现场,案件是最鲜活的法治教材。枣阳法院坚持将以案释法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努力将一次次庭审、执行现场变成一堂普法公开课,坚持在案件审理中普法,在普法中解纷,实现普法全程覆盖。
在线上,充分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发布法律解读、案例分析等普法内容,努力讲好新时代法院故事。近五年,枣阳法院共打造“以案说法”“民法典宣传月”“‘易’起学法60秒”等普法专栏6个,发布典型案例、法条解读等信息300余条,普法短视频17条,1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集成丛书》,1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6篇案例入选湖北高院典型案例。
同时,主动加强与报纸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沟通交流,逐步建立与媒体之间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协调高效、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近五年,枣阳法院新闻宣传稿件被中央级媒体采用469篇,省级媒体采用659篇,地市级媒体采用364篇,为讲好新时代枣阳法院故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枣阳法院将持续推进普法工作的理念创新、形式创新与渠道创新,不断深化“精准滴灌”与“线上线下”融合发力,让法治精神以更加可知、可感、可及的方式浸润人心,为夯实社会治理法治根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枣阳、法治枣阳贡献更加坚实的司法力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