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4.5kHz,刚好戳在几乎所有鸟类耳朵最痒的那个点,剑桥那帮人把录音放慢才发现,连续叫得快=杜鹃已经伸屁股进窝,慢两拍=敌人还在外围晃,节奏就是生死时速。
你听过“杜鹃要下蛋了”的鸟界广播吗?
全球二十多种鸟用同一串高频哨音刷屏,连刚出壳的小崽都能秒懂,这不是巧合,是它们偷偷签了5000万年不改字的求生协议。
3.5-4.5kHz,刚好戳在几乎所有鸟类耳朵最痒的那个点,剑桥那帮人把录音放慢才发现,连续叫得快=杜鹃已经伸屁股进窝,慢两拍=敌人还在外围晃,节奏就是生死时速。
年轻鸟学这门“外语”有deadline,出生后40-60天没听老鸟示范,一辈子都发不出正宗腔调,像极了我们错过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的尴尬。
更离谱的是,南美拟鹂听到北京红尾鸲的同款录音也会炸窝,隔着半个地球还能对暗号,基因里那段老掉牙的古脑区把“听见就跑”写死,新皮层才负责口音微调,本能和学习各管一段,人类语言那套“先天+后天”的双系统,鸟先我们一步玩明白。
我把这段高频哨音剪进果园驱鸟器,三天后樱桃损失降七成,隔壁果园老板追着问是不是请了神秘驱邪大师。
中科院动物所的同事已经在黄山挂喇叭,给濒危的宿主鸟补课,帮它们重新认出杜鹃的套路,下半年数据一出,说不定能救回几个被寄生到断子绝孙的种群。
别小看这一声哨,它把进化、语言、保护、农业全串成一条线,下次你在公园听到鸟突然集体飙高音,别只顾着拍照,那可能是它们正用5000年不改的脏话,把寄生贼骂上热搜。
来源:潇洒糯米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