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里的干部能不能干到退休,这事儿在村口小卖部、田间地头聊起来,十个农民能有八个说法。有人说“村干部不是铁饭碗,干几年就得下来”,也有人说“隔壁村老书记都65了还在当”,到底谁说得对?今天咱不绕弯子,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讲清楚,看完你就明白村干部的“退休”到底是咋
村里的干部能不能干到退休,这事儿在村口小卖部、田间地头聊起来,十个农民能有八个说法。有人说“村干部不是铁饭碗,干几年就得下来”,也有人说“隔壁村老书记都65了还在当”,到底谁说得对?今天咱不绕弯子,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讲清楚,看完你就明白村干部的“退休”到底是咋回事。
首先得掰扯个关键问题:村干部不算“国家干部”。咱平时说的公务员、老师、医生,到了年龄就能领退休金,那是因为他们在国家编制里,有统一的退休政策。但村干部不一样,是咱村民自己选出来的,管的是村里的事儿,工资大多是地方财政补贴加村里收益,没有全国统一的“退休档案”。所以别拿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套村干部,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那为啥有的村干部到60岁就不干了?这不是国家规定,是地方上的“土政策”。我查了十几个省份的农村政策,发现不少地方都有类似“建议年龄”:比如山东部分县规定,村支书、村主任男的满60岁、女的满55岁,就不再推荐参选;河南有些地方更细,要求连续任职满10年的村支书,到年龄后可以领“离任补贴”,但不能再参选。这些政策不是“一刀切”,核心是为了让年轻人上来,避免村干部队伍太老化。
但也有地方根本没这规矩。去年我去安徽金寨县调研,遇到个姓王的村支书,62岁了还在干。他说村里投票的时候,村民都选他,镇里也没拦着——因为当地政策只说“鼓励年轻干部”,没说年龄到了就必须下来。还有浙江义乌的一些村子,村里企业多、事务杂,反而愿意选有经验的老村干部,只要身体好、能办事,70岁照样能当选。所以“到年龄就退休”这说法,在很多地方根本不成立。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还流行“退休干部回村当干部”。以前总觉得村干部都是本村土生土长的,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有政策鼓励退休的公务员、老师、企业老板回村当支部书记,这些人本来就有退休工资,回村任职是帮着村里发展,根本不存在“干到退休”的说法。比如湖北宜昌有个村,之前是贫困村,后来镇里请了个退休的乡镇干部回村当支书,这人63岁了,带着村民种橙子、搞旅游,两年就脱了贫。这种情况,村民巴不得他多干几年,哪会纠结年龄?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村干部能不能干,关键看“村民认不认可”。去年河北某村换届,老村主任61岁,有人说他年龄大了,结果投票的时候,他得了90%的票。为啥?因为他在任期间,修了3条水泥路,解决了村里的饮水问题,还帮着留守老人办医保。村民说:“他能干实事,年龄大点儿怕啥?”相反,有些年轻村干部,虽然年龄符合要求,但没本事、不办事,村民下次选举就不选他了。所以说到底,村干部的“任期”不是年龄定的,是村民的选票定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干了一辈子村干部,老了没收入咋办?别担心,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离任村干部补贴”。比如江苏规定,连续任村支书满15年、年龄满60岁的,每个月能领800多块;江西有些地方更实在,任职满20年的,补贴能到1200块。这笔钱虽然不如公务员退休金多,但也是对老村干部的一种保障。而且随着农村经济越来越好,不少村子自己也会给离任村干部发补贴,比如广东珠三角的一些村子,村里有厂房出租收入,老村干部每个月能领2000多块,比不少打工的都强。
不过也要说句实在话:现在村干部不好干,不是光靠“熬年龄”就能留住的。以前村干部管管计划生育、收收农业税就行,现在要懂电商、会搞乡村旅游,还要处理宅基地纠纷、协调村里的矛盾。去年我认识个年轻村支书,30岁出头,大学毕业回村的,带着村民开直播卖葡萄,一年卖了300多万,村民都服他。反观有些老村干部,不懂智能手机,连村里的微信群都不会建,慢慢就跟不上趟了,就算村民不反对,自己也会主动退下来。所以现在的村干部,不管年龄大小,得有真本事才行。
总结下来,村干部能不能干到退休,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有地方到60岁就不让参选,有地方70岁还能当选;有人因为村民认可干了十几年,有人因为没本事干一年就下来。关键看三点:一是当地有没有年龄限制的政策,二是村民愿不愿意选你,三是你自己有没有能力办事。那些说“村干部不能干到退休”的,要么是没搞懂政策,要么是没见过真正能办事的老村干部。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们村的村干部多大年龄?是年轻人多还是老村干部多?如果村里选干部,你更愿意选有经验的老人,还是有想法的年轻人?评论区说说你们村的情况,咱一起聊聊农村这些事儿。
来源:柚点小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