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5日0时至10月11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2257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
进入10月
天气转凉
但传染病可没“放假”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
进入10月后要特别关注三类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和消化道传染病
广州市疾控也发布提醒
目前蚊媒传染病已进入流行季
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播风险仍在上升
2025年10月5日0时至10月11日24时,广东省新增报告2257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
目前,广东多地仍在开展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加强防蚊灭蚊,提醒近期到过蚊媒传染病地区的人归家后加强自我监测,共同遏制疾病传播。(查询方式点击:)
01 龙华区开展
爱国卫生“百日攻坚”行动
10月13日
龙华区爱卫会正式印发
《关于开展爱国卫生“百日攻坚”行动的通知》
于10-12月开展专项行动
通过“四措并举”筑牢蚊媒传染病防线
全力遏制疫情传播风险
龙华区此次行动精准对标疫情防控
将每周二、周五定为集中整治日
全域推进环境消杀
全力压降蚊媒密度
在群防群控方面,龙华区发动党员干部带头,依托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居民参与防蚊行动,重点清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积水孳生地——这类场所正是伊蚊繁殖的“温床”。
专业消杀队伍则采用“三证齐全”的药剂,在清晨、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精准喷施,同步开展孳生地清零行动。
针对赛事场馆、涉赛酒店等重点区域,龙华区严格按“无蚊场所”标准落实“一馆一策”,确保蚊虫密度达A级水平,为重大活动筑牢卫生屏障。
同时,同步启动的健康宣教行动,已升级纳入基孔肯雅热科普内容,通过多渠道普及“清积水、防叮咬”核心措施,提醒市民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目前,深圳全市有52家医疗机构可提供基孔肯雅热检测服务。龙华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均可提供基孔肯雅热检测服务。
01 为何秋季蚊虫仍旧活跃?
已经进入秋季
为何蚊子还在活跃传播病毒?
如何预防蚊媒传染病?
秋季还要防范哪些传染病?
一文读懂
↓↓↓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介绍,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夏季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但并不是温度越高就越多。实际上,蚊虫最适合生存繁衍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近期南方的气温刚好是它们的“舒适区”。
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又叫“花蚊子”
因此,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高发期相对较长,为5~11月。携带病毒的蚊虫叮人以后,病毒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发育,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病人就会出现发热、出疹的症状。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症状有何不同?
一旦感染“两热”后,大多数患者会突发高热,还有的会出现皮疹。
登革热典型症状是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面部、颈部、胸部皮疹或潮红,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出血倾向。
基孔肯雅热以持续的关节疼痛和肿胀为显著特征。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介绍,一般来说,基孔肯雅热感染者多数为轻症,采取对症治疗后大部分病人几天内症状会明显好转。少数登革热患者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防蚊灭蚊,哪些是重点?
9月26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决定》正式发布并施行,明确要求相关单位对病媒生物一月一消杀,一月一清理孳生地,一月一卫生大扫除。
广东环卫工在街边灭蚊,预防蚊媒传染病
对个人来说,日常应及时清理家中积水,外出注意加强防范。
▶ 清积水灭蚊虫
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建议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外出居家防护
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
在家中,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
尽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做好健康监测
若在国庆中秋假期到过蚊媒类传染病流行地区,回家后14天内应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龙华融媒
LHRM
内容来源|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国家应急广播 中国疾控中心等(公众号)
审核| 唐晓腾 付思琪
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如 有 侵 权 请 告 知 删 除
转 载 请 注 明 以 上 信 息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