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岁如流水般从指缝间滑过,我们总在奔波中追逐——抢工作进度、抢学区名额、抢朋友圈里的光鲜亮丽。可当半生已过,回头望去,那些曾拼命抓住的东西未必还在手中,而失去的健康、内心的安宁与平和,却早已数不清。某夜坐在阳台藤椅上,望着窗外风卷起的外卖盒翻滚而去,忽然心头一
年岁如流水般从指缝间滑过,我们总在奔波中追逐——抢工作进度、抢学区名额、抢朋友圈里的光鲜亮丽。可当半生已过,回头望去,那些曾拼命抓住的东西未必还在手中,而失去的健康、内心的安宁与平和,却早已数不清。某夜坐在阳台藤椅上,望着窗外风卷起的外卖盒翻滚而去,忽然心头一震:原来这一路走来,最缺的不是财富或成就,而是心底那份久违的敬畏。
人到中年才渐渐明白,真正的安稳不是靠拼杀得来的,而是源于内心的敬重。对天地规律的尊重,对自身生命的珍视,才是生活长久安稳的根基。与其终日祈福求安,不如静下心来,在一日三餐里感恩,在四季流转中守候。那碗热汤的香气,那件加厚的冬衣,才是最踏实的福气。
敬天,并非焚香祷告,而是懂得顺应自然的节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法则。可如今多少人明知寒冬凛冽,仍为美而裸露脚踝;明知熬夜伤身,却通宵达旦赶工;甚至为了眼前利益,反季节种植、滥用激素催熟作物。老辈人常说“天不骗人”,你若逆时而行,身体迟早会还债——开春腿疼、果实无味,都是自然无声的提醒:顺其道者安,逆其流者伤。
敬地,也不在于跪拜叩首,而在于知晓脚下泥土承载着生命的源头。小区里随意丢弃的垃圾、田埂上残留的农药瓶、草坪上被踩出的小径,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在透支大地的恩情。我们吃的米粮、喝的清水,哪一样不是土地所赐?农人惜土如金,不踏新苗,只捡枯枝,因为他们懂得以心换心的道理——你如何对待土地,土地终将以收成回馈你。
更要紧的是敬畏自己。太多人把“能扛”当作荣耀:996成了常态,咖啡代替睡眠;减肥极端到一天仅吃一根黄瓜;胃痛难忍仍强撑应酬,嘴上说着“年轻就是资本”。可这资本经得起这般挥霍吗?脂肪肝、甲状腺结节、慢性胃炎,哪一项不是身体发出的警告?真正的自爱,是再忙也为自己煮一碗热汤,是疲惫时停下脚步深呼吸十分钟,是出门前认真梳好白发——不为取悦他人,只为不负此生。
有些人为了多赚一点钱,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为了省事,将废水排入河流;为了方便,闯红灯、占应急车道,还说“没事,不会那么倒霉”。可世间哪有那么多巧合?你今日所逃避的规则,终有一日会以更沉重的方式追回。孔子言“君子有三畏”,放在今日便是提醒我们:莫要以为可以凌驾一切之上,天地有序,规则有度,谁也无法真正逃脱。
现代人常误解自由为随心所欲,殊不知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知敬畏之上的从容。明白冬季需保暖,便不再逞强;知道土地需要休养,便不再肆意破坏;了解身体会累,便学会适时停歇。听天气预报,看节气更替;吃饭时不浪费,吃多少盛多少;身体不适就及时就医,心情低落就允许自己休息片刻。
活到中年才彻悟,最幸福的生活不过三个字:敬天、敬地、敬己。不与规律对抗,不辜负养育之恩,不对生命敷衍。我们总想改变世界,却忘了首先要学会敬畏世界。天滋养万物,地哺育众生,而我们每个人,既是被善待的生命,也是应回馈天地的人。
别再把金钱当作唯一的底气了。真正的底气,是冬天双腿暖和,饭菜入口有香,夜晚能安然入睡;是走在大地上,心中无愧;是对镜自照时,能坦然地说一句:我没糟蹋这一生。
愿余下的岁月里,我们都把敬畏融入日常。买菜时愿意接受带虫眼的蔬菜,因为那是自然的痕迹;气温下降时主动添衣,不再硬撑;加班到深夜,记得为自己煮一碗热粥。不炫耀,不傲慢,就在这一餐一饭、一步一行中,藏着对天地和自身的深深敬意。
如此,才不算虚度此生。岁月也会因这份沉静的敬畏,让我们活得更有光、更有力量。每一天都值得郑重以待,每一刻都应心怀感激。当我们学会低头敬天、俯身敬地、抬头敬己,生命便自然有了厚度与温度。风吹过窗台,我轻轻端起那碗温热的粥,心里一片清明。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