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并跑,本土音乐剧未来已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8:17 1

摘要:“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近日,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分享会现场,法国音乐剧演员洛朗·班以秦腔音韵唱响《凤凰台》,字正腔圆的中文发音与苍劲戏韵博得满堂彩。这位在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饰演葛老的外国演员,用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演绎,印证

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以音乐剧《泰坦尼克号》教学交流音乐会为这场艺术盛会闭幕。(上音供图)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近日,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分享会现场,法国音乐剧演员洛朗·班以秦腔音韵唱响《凤凰台》,字正腔圆的中文发音与苍劲戏韵博得满堂彩。这位在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饰演葛老的外国演员,用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演绎,印证中国音乐剧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在国际交流中绽放独特光彩。

这场汇聚中外行业大咖的盛会,以“链接世界舞台,融合产学创新,共谱中国音乐剧新章”为主题,清晰勾勒出中国音乐剧从追随国际IP到形成本土创作特色的轨迹。“20年前我们多引进原版剧目,如今中国原创作品凭文化内核获得更多海外同行关注。”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的感慨,道出行业共识。这一转变,既源于中国从业者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也得益于国际力量的助力与经验借鉴。

扎根本土文化,打破国际IP“复刻依赖”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从“跟跑”到“并跑”,在产业、艺术、人才三方面持续探索,为站上国际交流舞台的音乐剧中国表达筑牢根基。

回溯产业起步阶段,水土不服问题突出。“2011年是中文版音乐剧元年。”马晨骋回忆,当年上海文化广场落成,文广演艺集团筹备68场《妈妈咪呀》中文版开幕演出,开票首日仅售出7张票。即便该剧后来以全国24城400余场巡演、8000万元票房开启产业化之路,核心仍依赖国际IP框架。2012年筹备中文版《猫》时,全中国几乎找不到百老汇式唱、跳、演全能演员。这些经历让从业者清醒:唯有扎根本土文化,才能打破对国际IP的“复刻依赖”。

如今,认知已转化为艺术实践。资深导演周小倩强调:“中国戏剧舞台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做凝练节制、意境深远的舞台剧,即便用全媒体技术,也需把握好度与效。”她特别指出戏剧与影视的本质区别。“戏剧是‘活人演给活人看’,面对面交流是最大魅力,唯有让演员充分施展风采与功力,戏剧魅力才会永存。”在她看来,当下音乐剧虽发展快,高颜值演员易吸粉带票房。“可音乐剧的基石始终是剧本台词、表演、唱歌的硬功夫。演员需经青涩、表演痕迹重、与角色融合三阶段,才能从‘自我’走向‘角色’。粉丝花钱看剧是为了高标准演出,不愿提升专业能力的演员走不远。”

人才培养为产业持续蓄能。上音院长廖昌永提出“教创演研一体化”模式,构建独特教育生态。2025年,上音成为国内首个获英国MTI(音乐剧国际剧院)官方教学版授权的院校,音乐戏剧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等多院系师生联袂排演《泰坦尼克号》,挑战126个角色、50余首唱段的高难度制作。音乐剧节闭幕式上,该剧音乐会版震撼全场,既展现中国音乐剧教育从学技巧到掌逻辑的跨越,也让“教学促创作、创作带产业”的路径更清晰。

以国际视角丰富中国表达

中国音乐剧向“领跑”迈进,离不开国际从业者的参与与海外经验的启示。他们或融入本土创作,或分享运营模式,成为中外艺术互鉴的桥梁,让“IP与城市共生、与观众共成长”的理念落地。

法国演员洛朗·班是中外合作典范。作为《长安十二时辰》唯一外国演员,他用两个月攻克中文发音、声调及陕西方言。“学习虽难,但逐字领悟文化内涵与情感,让我获得前所未有的创作乐趣。”他拒绝将葛老塑造成“平面坏人”,深挖角色内核,在声乐指导汤爱民帮助下打磨唱词情感。“观众不会只被技巧打动,需超越技巧触及心灵。”其实践不仅让角色更可信,更能树立专业标杆。该剧作曲安栋教授认为,剧中音乐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交响、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民族乐器的当代演绎。“剧中,大量方言的运用,不仅是地方特色的呈现,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坚守。而像洛朗·班这样的外国演员,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方言、融入中国语境,正是文化交流与艺术无界的生动体现。”

海外专家的分享提供宝贵参考。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总监布莱恩·韦尔观摩上音版《泰坦尼克号》后评价:“这不是简单复刻,而是用国际标准培养本土人才的扎实实践。”他强调的音乐、舞蹈、戏剧有机融合,与上音理念契合。德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德鲁伊茨以自身创作为例:“《路德维希二世》用新天鹅堡实景布景,《洛特》改编自《少年维特之烦恼》并依托我的家乡韦茨拉尔镇的文化。优秀的本土化不是堆砌符号,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他认为《长安十二时辰》融入中国秦腔、民乐的思路,与德国“在地文化共生”理念一致。

日本四季剧团的案例,直观展现IP与观众共成长的力量。作为四季剧团驻中国代表,王翔浅分享:四季剧团1953年成立后30年经营艰难,演员白天卖票、晚上演出。1983年引进《猫》时,剧团押上营收与演员个人资产,“这是决定生死的作品”,最终该剧一年演474场,还创新设立帐篷式临时剧场(270度区域面向观众),与PIA株式会社联合开发线上票务系统。1998年引进《狮子王》,提出“上座率低于70%才下架”的无限期公演,2015年迎万场演出,至今上座率超90%。

“《狮子王》像市民的老朋友,陪几代观众成长。”王翔浅回忆,她曾在地铁口见该剧海报写“你有多久没见邻居了”,温情动人。2010年演出7000场时,剧团找到1998年初代辛巴、娜娜小演员,其中4人后来成了剧团成员。“观众潸然泪下,因《狮子王》的成长里藏着他们的青春。”这种运营理念,为中国音乐剧打造长线IP、与城市文化共生提供重要借鉴。

本届音乐剧节落幕时,《泰坦尼克号》旋律与《长安十二时辰》民乐余韵交织。廖昌永说:“音乐剧是世界共享艺术,我们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际交流促文明互鉴,让中国音乐剧闪耀世界舞台。”当中国从业者坚守文化根脉深耕本土表达,国际同行助力中国故事,中国音乐剧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在世界舞台上,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打动人心的东方故事。

来源:无线锦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