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成都、广元、内江等地积极推进史志“七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17:55 1

摘要:2025年9月29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地方志办指导,成都方志馆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活动颁奖仪式在成都七中英才学校举行。本届展评活动自2025年5月启动,共征集课程115堂,覆盖小初高全学段。经区县初评、专家复评及超80

成都、广元、内江等地

积极推进史志“七进”

2025年9月29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地方志办指导,成都方志馆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活动颁奖仪式在成都七中英才学校举行。本届展评活动自2025年5月启动,共征集课程115堂,覆盖小初高全学段。经区县初评、专家复评及超80万人次关注与网络投票,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及优秀奖20名。活动首次成立“蓉城方志好课”导师团,50堂方志好课将纳入全市“志说天府”城市共享课程,并在成都市情网开设“蓉城方志好课”资源库,供师生及公众免费学习,助力方志文化传播。

第二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活动颁奖仪式现场(图片源:成都方志)

近年来,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以“互联网+史志”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推进“史志进网络”。建强平台矩阵,丰富数字宣教载体。改版升级“广元史志网”,增设“数字史志”等特色板块,年均发布党史地情类原创文章超500篇,访问量持续攀升。重点打造“史志广元”微信视频号,自2025年7月上线以来,紧扣地方红色文化与历史脉络推出短视频16期,总播放量超万次。创新内容表达,构建联动传播体系。制作《解锁千年翠云廊青绿密码—翠云廊“交树交印”》等多部精品短视频,部分作品在省级评选中获奖;联合摄制《倪志亮不搞特殊》等20余个清风故事系列视频,着力打造具有广元特色的史志宣教产品矩阵;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史志知识竞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等活动,并依托新媒体平台同步宣传推广;推动县区广泛开展“小小宣讲员”等特色活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史志学习网络。拓展服务路径,增强资政育人实效。围绕红色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系统梳理历史经验和地情特征,为相关决策提供历史依据和智力支持,依托网络平台定期发布资政研究报告和专题文章。依托“干部网络学院”开发史志学习模块,持续推送史志学习内容。强化与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合作,推动地方史志资源以可视化、互动化方式融入学校思政教学过程,提升史志育人实效。

近年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常态化课程化多样化推进“史志进校园”。建立“1+3+N”机制,推进“史志进校园”常态化。将“史志进校园”纳入全市党史方志工作要点,组建由“史志专家+‘五老’+思政教师”联动的史志文化宣讲队,深度参与“方志文化高校行”及中小学史志文化宣讲活动,推进学校史志教育常态化。积极开展史志文化直播、宣讲活动,利用数字化资源(直播课、线上展览等)扩大覆盖面。实施课程融合,将地方志、红色故事课程化。将地方志、红色故事融入历史、语文、思政等课程,融入校园教育课程体系,召开“内江市中小学乡土教育教材”编纂工作座谈会,就编纂工作组织体系架构、编纂规划、资金来源保障等进行交流。指导创编史志普及作品,推进《我爱我家隆昌》进隆昌市小学思政课程。制发《关于推进教育志鉴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教育志、学校志指导纲目的通知》等文件,召开培训会、推动会,推进教育志、校志编纂。注重学生参与,推动“史志进校园”实践活动多样化。实施史志阅览室“两个全覆盖”行动,联动内江师范学院建设高校史志分馆,联动内江一中建设“史志七进”示范点,赠送《四川印记》等史志书籍10000余册。通过打造校园“史志长廊”、开设校园广播“史志微课堂”、打造研学基地等,构建沉浸式史志文化学习场景。截至9月中旬,全市建成史志文化研学基地20个,2023年全省研学旅行推进大会在内江举行。

此外,自贡市、遂宁市、南充市、阿坝州,合江县、广元市昭化区、南充市高坪区、通江县、乐至县也积极开展史志“七进”活动。

〔综合相关市(州)、县(区)信息〕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