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远离西方亲中国!用中国造、学中医,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7:58 1

摘要:但偏偏有这么一个国家,非要打破这种固有印象,它是中亚五国里唯一不属于突厥语系的,祖先甚至直言“我们源自大唐”,走在它的街头,中国基建的影子随处可见,连出租车队都齐刷刷是“中国制造”,更别说中医针灸早就成了当地民众排队追捧的热门项目。

提起中亚,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跳出“到处是突厥语、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原”的画面,仿佛这五个国家就该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但偏偏有这么一个国家,非要打破这种固有印象,它是中亚五国里唯一不属于突厥语系的,祖先甚至直言“我们源自大唐”,走在它的街头,中国基建的影子随处可见,连出租车队都齐刷刷是“中国制造”,更别说中医针灸早就成了当地民众排队追捧的热门项目。

这个对中国格外热络的国家,正是塔吉克斯坦。

可话说回来,塔吉克斯坦毕竟是个深居内陆、人均GDP才1441美元的国家,它对中国的这份“热”,总不能是凭空来的吧?

到底是一时新鲜的好感,还是千百年历史攒下的必然选择?其实只要我们多留意杜尚别的街头细节,再翻一翻彭吉肯特古城的历史,就能把这份特殊联结背后的原因摸得明明白白。

要是你去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逛一圈,会发现“中国元素”根本不是刻意摆出来的景观,而是实实在在融进了当地人的生活里。

就说主干道上的出租车吧,没有花里胡哨的品牌混搭,比亚迪、吉利这些中国牌子占满了视野,不少司机还会主动用带着口音却特别热情的中文跟你说“你好”,要是知道你从中国来,还会拉着你聊起自己遇到中国工程师的趣事,话里话外都是好感。

到了当地最热闹的巴扎(集市),这种亲切感就更明显了。

摊位上,中国产的保温杯、小家电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商贩们见了中国客人格外客气,有的还能一边打手势一边说几句简单的俄语,跟中国工程师讨价还价时特别熟络。

之前就有游客好奇问过,“这儿的基建项目,是不是都有中国团队参与啊?”旁边的摊主笑着摆手,“哪止是参与!我家附近的公路、商场,全是中国朋友帮忙建的,他们干活又快又靠谱,我们都信得过!”​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离中国广州万里之遥的苦盏市,居然有一家广州中医院,还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每天一大早,医院门口就排起长队,老老少少都等着体验针灸、拔血罐这些中医疗法。

有位当地老人就说,“以前身体不舒服只能靠吃药,自从知道了中医,每次肩颈疼来扎几针,立马就舒服多了。”​

现在的塔吉克斯坦,中国不仅是民众移民的四大热门国家之一(另外三个是美国、加拿大、英国),连中国明星的影响力也悄悄渗透进来,肖战、迪丽热巴的海报,偶尔会出现在杜尚别大型商场的电子屏上。

不少年轻人还会停下来拍照,那股热闹劲儿,让人想起10年前伊朗也曾有过的“中国热”。

当然,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1月到8月,中塔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6.58亿美元,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近40%,中国占塔吉克斯坦外贸总额的比例已经到了25%,妥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杜尚别的公交车更是100%来自中国。

不过这些数字背后的信任,可不是一天两天攒下来的。

想弄明白塔吉克斯坦为啥对中国这么“偏爱”,得先打破一个常见的误区,中亚五国根本不是“差不多”的样子,塔吉克斯坦从根上就跟其他四个国家不一样。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都属于突厥语族,唯独塔吉克斯坦以波斯语为通用语言,还深度融入了波斯文明圈,这种文明上的差异,早就为它和中国的联结埋下了伏笔。

在波斯文明里,“中国”是个特别的存在,波斯语里把中国叫“秦”,这俩字不只是个地理名称,还藏着满满的文化浪漫。

就像波斯诗人鲁米在诗里写的“秦与和田有万千神秘”,把中国和充满异域风情的宝藏地绑在了一起,内扎米在《七美人》里也说“秦国少女,遥遥万里,面如明月,志如卯星”。

把中国女性的美好写得活灵活现,哈菲兹也留下过“美如秦,素容与发,不可方物”的赞叹。

这些诗句可不是瞎写的,历史上,中国的丝绸、瓷器顺着丝绸之路传到波斯,早就成了当地贵族追捧的奢侈品,“秦”也慢慢成了“繁华”“精致”的代名词。

而身处波斯文明圈的塔吉克斯坦,自然也受这份对“秦”的好感影响,一代传一代。

更关键的是,塔吉克斯坦的文明属性跟中国天生“合得来”。

中亚五国里,只有塔吉克斯坦属于波斯系农耕文明,其他四个都是突厥系游牧文明。

就像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里说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往往有天然的隔阂,中国古代把周边游牧部落叫“蛮夷戎狄”,波斯作为西亚农耕文明的代表,对游牧文明也有点疏远。

可当两个农耕文明碰到一起,相似的种地方式、生活想法,让彼此更容易看对眼,这种“同频”,就是塔吉克斯坦和中国文化联结的底层逻辑。

要是再往远了说,塔吉克斯坦的祖先粟特人,还是中国唐朝的“老熟人”。

粟特人属于东伊朗族群,跟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高原塔吉克人是近亲,他们建立的粟特古国,在唐朝的时候还被纳入了中国版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而著名的粟特古城“彭吉肯特”,至今还留着不少中国元素,古城遗址里的粟特钱币,外形跟中国方孔钱几乎一模一样,倒置后的粟特文,跟蒙文特别像(后来的蒙文、满文,就是以粟特文为原型造的)。

壁画上不仅能看到中国丝绸的纹路、瓷器的图案,甚至还有“胡化”的龙图腾和女娲形象,这些细节哪是巧合,分明是千年前两国文明交融的证据,也让塔吉克斯坦对“大唐”的认同,有了实实在在的历史依据。

如果说文化是塔吉克斯坦“中国热”的情感底子,那军事合作和经济上的互相帮衬,就是让这份热度一直延续的现实支撑。

对塔吉克斯坦来说,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而中国刚好能给它可靠的安全保障。

其实塔吉克斯坦的安全环境一直不太好,它跟推行宗教极端主义的阿富汗塔利班接壤,又因为同属波斯语圈,很容易受周边宗教势力影响,1991年独立后,还打了7年内战,之后宗教恐怖袭击也没断过。

虽然塔吉克斯坦出台了《打击极端主义法》,想靠法律遏制极端主义,但纸上的条文根本应对不了复杂的现实,关键时刻还是得靠实战层面的力量支持。

而中国的出现,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在杜尚别,“中塔军官之家”见证着两国军事合作越来越深,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里,还郑重其事地陈列着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勋章”。

这枚勋章背后,是中国军队在反恐合作中展现的专业和担当。

这些年,中塔一起建了联合反恐训练中心,还多次搞联合反恐演习,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让塔吉克斯坦民众打心底里佩服。

哪怕塔吉克斯坦是个没有一片海的内陆国,当地不少人对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山东舰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就像有人碰到过的吉尔吉斯警察,居然能准确叫出这两艘航母的名字。

这份对中国军力的了解,说到底还是源于对中国安全保障的信任。

除了安全方面,经济合作更是让塔吉克斯坦对中国的好感越来越浓。

咱们把时间拉回1991年,那时候塔吉克斯坦的人均GDP是457美元,中国才334美元,当时塔吉克斯坦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比中国高一点。

可苏联解体后,没了中央补贴的塔吉克斯坦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内战更是让经济倒退了50年。

最困难的时候,全国50%的GDP都靠民众去俄罗斯打工寄回来的钱,2008年雪灾时,贫困人口比例甚至涨到了80%。

而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让塔吉克斯坦看到了希望。

现在,中国不只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一大商品来源地。

在资源开发上,中资企业拿到了塔吉克斯坦金、银、锑等矿产的开采权,其中就包括该国最大的金矿,上库马尔克金矿,还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工作岗位,在基建上,沙克里斯坦隧道、乔尔马扎克隧道、瓦赫达特-亚万铁路这些标志性项目,全是中国企业承建的。

这些项目彻底改变了塔吉克斯坦的交通格局,有人对比过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路况,前者的公路质量跟中国新疆差不多,开起来又稳又顺,后者的路却坑坑洼洼,俩地的出行体验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难怪有人说“中国基建把塔吉克斯坦从封闭的内陆国变成了能跟周边连通的国家”,这话一点不夸张。

当地还流传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有些出租车司机知道乘客是中国人,会把车费涨到三倍,理由是“中国朋友经济条件好”。

虽然这种行为有点“宰客”的意思,但也从侧面说明,作为中亚比较穷的国家之一,塔吉克斯坦民众是真羡慕中国的经济发展,毕竟,谁不想跟能带来发展机会的国家做朋友呢?

从波斯文明里的“秦崇拜”,到粟特古城里的“大唐印记”,再到现在街头巷尾的“中国元素”,塔吉克斯坦的“中国热”,从来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历史渊源、文化共鸣和现实利益拧在一起的必然结果。

它对中国的认同,不是盲目跟着走,而是基于平等的欣赏和尊重,也不是短期的利益交换,而是长期攒下的双向信任。

可能有人会问,这份热度会不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其实只要看懂了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的联结,就知道这份关系的生命力在哪,它不靠喊口号,而是扎根在文化上的互相理解。

塔吉克斯坦欣赏中国的农耕文明和历史底蕴,中国也尊重塔吉克斯坦的波斯文化传承,它不只是单方面的帮忙,而是安全上的互相守护。

中国给塔吉克斯坦提供反恐支持,塔吉克斯坦也为地区稳定出力气,它也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往来,而是经济上的一起发展,中国给塔吉克斯坦带来基建和投资,塔吉克斯坦也给中国提供资源和市场。

塔吉克斯坦国宝级诗人鲁达基曾写过,“从宇宙存在的时候起,就没有不需要知识的人。

不论什么年龄,何种语言,人类始终渴求知识。”

其实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也是这样,都在找一种能一起发展的方式。

而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的故事,就是这种方式的最好例子,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国家友谊,不用刻意去维持,只要以文化为桥、以信任为底、以共赢为目标,就能跨过地理的距离、熬过历史的变化,一直走下去。

现在再看塔吉克斯坦街头那些跑着的中国汽车、忙着的中国工程师、排队等中医的民众,就不会觉得这份“中国热”奇怪了。

这背后,是两个国家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是两种文化天生的情感共鸣,更是基于现实需求的真心相待。

而这份联结,或许也能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个醒,怎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友好的关系。

来源:沧海梦想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