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0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长寿”这两个字,看似遥远,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里。
不少人退休后身体每况愈下,并非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因为错误的生活节奏,悄悄“偷走”了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3年国民健康状况报告》指出,慢性病是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想活得久、活得好,其实不难。记住“早起3不要,饭后3不急,睡前3不宜”,或许就是你通往长寿路上的第一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闹钟一响,立刻跳下床。事实上,起床的5分钟,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之一。
1. 不要立刻起身
夜间睡眠时,人体血压处在相对较低水平,突然起身容易造成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心梗等风险。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建议:醒后应先平躺1-2分钟,再缓慢坐起,活动手脚,等身体适应后再下床。
2. 不要猛喝凉水
很多人起床后喜欢喝一杯凉白开“清肠”,但空腹状态下,冷水会刺激胃肠蠕动,甚至诱发胃痉挛。
更重要的是,低温水可能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起床后应先喝温水,帮助身体平稳“启动”。
3. 不要立刻大便
有便意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一醒来就强迫排便,容易造成肛裂或诱发痔疮,特别是便秘人群。
医生建议:等待几分钟,等肠道自然蠕动增强,再顺势排便,更有利于肠道健康。
“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这句老话,其实是误人子弟。饭后是身体消化吸收的关键阶段,做错这三件事,等于拿健康开玩笑。
1. 不要急于运动
吃完饭就去散步、跳广场舞?看似健康,其实可能伤害胃黏膜,影响消化酶分泌,导致腹胀、恶心。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饭后至少休息30分钟,再进行轻缓活动,比如慢步走,有助于促进消化,而不是干扰它。
2. 不要急着洗澡
吃完饭立刻洗热水澡,会导致血液更多流向皮肤,胃肠供血不足,影响消化,还可能引发低血压、头晕等症状。
正确做法是:饭后1小时再洗澡,给身体一个过渡时间,避免“冷热交战”。
3. 不要马上躺下
饭后犯困很常见,但刚吃完饭就躺下,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长期下来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特别是中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更应避免饭后卧床。建议靠着坐一会儿,或坐着看书、听音乐,让胃有时间“工作”。
睡觉不是简单的“闭眼”,而是一场身体的“自我修复”。睡前这三件事不宜做,否则可能干扰睡眠质量甚至增加疾病风险。
1. 不宜过度用脑
很多人临睡前刷手机、看新闻、看剧,甚至处理工作邮件,结果越看越兴奋,难以入睡。
研究表明,入睡前大脑高度兴奋,会打乱褪黑素分泌节律,直接影响深度睡眠。
建议:睡前半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可以听轻音乐、做深呼吸,帮助大脑平稳“降温”。
2. 不宜大量饮水
很多人怕夜间脱水,临睡前猛灌水,结果夜里频繁起夜。
这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扩张,增加泌尿系统负担,甚至诱发夜间心衰。
睡前可适量小口喝几口温水,但不要超过200毫升。
3. 不宜带情绪入睡
与人争吵、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时入睡,会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做噩梦,甚至影响心率和血压。
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情绪压抑的睡眠状态,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睡前可以写写日记、做冥想,或与亲人简单交流,让大脑“放下包袱”,再进入梦乡。
人这一生,不在于活得多轰烈,而是能否稳稳当当、健健康康地活着。
长寿从不是天赐,而是每天一点点积累的结果。你早起时的动作、饭后的选择、睡前的心情,决定了你未来的健康模样。
“早起3不要,饭后3不急,睡前3不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智慧。
只要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一点点改变,90岁不是梦。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3年)》
2. 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国民健康状况报告》
3.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临床版)》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胃炎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治共识指南(2023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外科丁医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