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乘客父亲的手机遗落在机舱后,工作人员非但没有按照规定上交,反而私自带离,一念之差给自己带来了不能改变的大麻烦……
郭德纲诚不欺我,捡了一包金银藏起来,等到没人要了就成自己的了。
花费4万元为父母升级头等舱,本是一份孝心,却因为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演变成维权纠纷。
当乘客父亲的手机遗落在机舱后,工作人员非但没有按照规定上交,反而私自带离,一念之差给自己带来了不能改变的大麻烦……
上海的Lee先生为了让父母少遭长途罪,特意花4万元把两人上海飞布鲁塞尔的机票,升级成吉祥航空HO1659航班的头等舱,让老两口好好享受一下。
9月14日航班落地后,父亲跟着人流下机,可手往口袋里一摸才发现手机没了。
他急得赶紧回去找,却被现场工作人员拦住,说按国际航班规定,旅客下机后不能再返回机舱,还让他放心,会马上联系机组帮忙找。
母亲赶紧掏出自己手机拨过去,第一次电话通了却没人接,等再拨第二遍,手机直接关机了,要知道早上出门前才把电充满,根本不可能没电。
远在上海的Lee先生一接到母亲电话,立刻用手机防盗功能锁了设备,还在锁屏界面加了中英双语留言,留了自己的手机号请捡到的人联系,可等了大半天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盯着定位刷新,没过多久就看到手机信号出现在布鲁塞尔一家酒店,一想可能是外国人拿的,心里一下子就沉了。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9月16日定位突然跳到了上海青浦区的一个小区。
Lee先生赶紧拿着定位信息去盈浦派出所报警,民警陪着他在小区里转了两三个小时,却始终没找到手机的具体下落。
原本为方便父母联系的手机,反倒成了跨洋“谜案”的起点,事情的走向也越来越蹊跷。
就在Lee先生拿着青浦小区的定位报警、为手机跨洋失踪的走向困惑时,事件的关键人物很快浮出水面,正是当时HO1659航班上的一名安全员,而找到他时已经被吉祥航空开除。
这位被开除的安全员没否认接触过手机,他解释说当时航班落地后整理客舱,在头等舱座位缝隙里发现了这部手机,不是故意要私藏。
为此他还准备了一套“完整”的说辞。
他称自己当时想着机组后续还要周转,等忙完再找渠道联系旅客,可后来因为衔接的问题忘了及时上报,带手机回上海是觉得回到国内更容易联系上失主,没料到会引发这么大的事。
但航空公司这边可不认这个理。
按照公司规定,捡到旅客遗落物品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乘务长或地面相关部门。
可他不仅没上报,还隐瞒了自己持有手机的事实,手机的定位轨迹和他从布鲁塞尔机组酒店返回上海的行程完全吻合,这显然属于欺瞒行为。
因此,吉祥航空认定这名安全员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目前航空公司已经多次主动联系Lee先生,就此事表达歉意,同时正在和他协商具体的赔偿方案,包括手机本身的损失以及后续的相关补偿。
不过,协商归协商,这件事里的法律责任划分到底算谁的,多位执业律师就此给出了专业分析。
从法律关系来看,Lee先生为父母购买机票,已和吉祥航空形成运输合同关系。
根据《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七条规定,旅客在运输过程中遗留物品,承运人发现后应当妥善保管并及时通知旅客领取,这意味着航空公司本身就有保管旅客遗落财物的法定义务。
律师进一步解释,涉事安全员是在执行HO1659航班任务时,在客舱内捡到手机,他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范畴。
即便安全员个人存在违规操作,航空公司也需先向Lee先生承担赔偿责任。
若后续调查确认安全员存在故意私藏手机、经催促仍拒不返还的行为,且手机价值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他还可能涉嫌侵占罪。
此外,航空公司在向Lee先生履行赔偿义务后,可依据公司内部规章和法律规定,向涉事安全员进行追偿,追究其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花4万元升舱本应匹配高标准服务,吉祥航空头等舱本就主打专用通道、优先保障等优质体验,却出现财物被工作人员私带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
按规定,航空安全员需通过背景调查且无犯罪记录,拾获物品也该像华夏航空那样登记保管,但涉事安全员既未上报还私带手机,可见招聘中职业操守考察、日常监管和流程执行都有漏洞。
反观基层岗位,不乏像李轩这样拾金不昧的案例,更显行业需落实物品追踪流程,强化员工培训,完善管理机制。
对此,您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来源:天下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