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科技巨头即将上市!背后产业链实力惊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16:19 1

摘要:最近科技圈最受关注的事,莫过于一批硬核科技企业要扎堆上市了。这些企业不是靠商业模式取胜的互联网公司,而是实打实做芯片、搞设备、研机器人的“硬科技玩家”。单看它们自身,估值动辄上千亿,技术能对标国际巨头;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每家背后都牵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百家供

最近科技圈最受关注的事,莫过于一批硬核科技企业要扎堆上市了。这些企业不是靠商业模式取胜的互联网公司,而是实打实做芯片、搞设备、研机器人的“硬科技玩家”。单看它们自身,估值动辄上千亿,技术能对标国际巨头;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每家背后都牵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百家供应商跟着成长,甚至能带动整个行业突破国外垄断。今天就挑9家最有代表性的来讲,看看它们和背后的产业链有多“能打”。

先从“卡脖子”最严重的半导体设备领域说起,这两家企业的上市,意味着国内半导体设备产业链终于要“站得更稳”。

第一家是上海微电子,国内唯一能造光刻机的企业,现在正推进借壳上市,估值已经超6000亿元。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以前全球基本被ASML垄断,国内晶圆厂想买都受限制。上海微电子已经能量产28nm光刻机,14nm的进入验证阶段,虽然和ASML的EUV还有差距,但至少让国内芯片制造有了“替代选项”。

它背后的产业链更是藏着不少“隐形冠军”。光学组件靠苏大维格供应,这家企业的微纳光刻技术国内顶尖;张江高科不仅是战略投资方,还为它对接了晶圆厂资源;上海电气则提供精密机械支持。更关键的是,它的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头部晶圆厂,一旦它的设备量产,整个国内半导体设备产业链的订单都会跟着涨,不用再看国外厂商脸色。

第二家是新凯来,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全能选手”,产品覆盖量检测、刻蚀、薄膜沉积等多个环节,SiC外延设备全球市占率都能达到25%,目前估值近1000亿元,虽然计划2027年才IPO,但已经被行业盯紧了。SiC是制造新能源汽车芯片的关键材料,新凯来的设备能帮国内车企摆脱对进口SiC设备的依赖。

它的产业链协同也很紧密。真空管路找新莱应材,光学系统和奥普光电合作,湿法清洗设备与至纯科技协同,这些供应商跟着新凯来一起成长,现在不少都成了行业龙头。比如新莱应材,以前只做普通真空设备,跟着新凯来做半导体级管路后,营收三年翻了三倍,还打入了台积电的供应链。

接下来是存储芯片和AI算力领域,这三家企业撑起了国内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背后的产业链更是连接了从设计到封测的全环节。

第三家是长江存储,全球第三大3D NAND厂商,Xtacking®4.0架构的单Die容量能到2Tb,2025年一季度全球市占率已经8%,计划2026年二季度提交科创板IPO,估值1600亿元。我们手机里的存储芯片、电脑的固态硬盘,很多都用它的产品,以前这一块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垄断,现在长江存储能把价格拉低近三成。

它的产业链堪称“国产替代天团”。刻蚀设备找北方华创,检测设备靠精测电子,封测环节和长电科技合作。这些供应商以前只能做中低端产品,跟着长江存储攻关高端设备后,技术突飞猛进。比如精测电子,以前检测设备精度不够,现在能满足3D NAND的检测需求,还拿到了三星的订单,反过来又能帮长江存储提升产品质量。

第四家是长鑫存储,国内唯一能量产DDR5/LPDDR5的企业,2025年一季度DRAM市占率6%,年底预计能到8%,母公司长鑫科技完成IPO辅导,估值超千亿元。DDR5是新一代内存条的核心芯片,以前全靠美光、金士顿供应,长鑫存储量产後,笔记本、服务器的内存成本直接降了20%。

它的产业链同样“环环相扣”。封装测试找深科技,这家企业帮长鑫存储把芯片良率从70%提到了95%;CMP设备靠华海清科供应,打破了应用材料公司的垄断;兆易创新的董事长还兼任长鑫存储的职位,两家在芯片设计上深度协同,短短两年就推出了三款高端产品。

第五家是摩尔线程,国产全功能GPU龙头,已经科创板过会,预计2025年底挂牌,投后估值超300亿元。GPU是AI计算、图形渲染的核心,以前基本被英伟达、AMD垄断,摩尔线程的消费级显卡MTT S80能对标英伟达RTX 3060,价格却便宜一半,企业级产品MTT S5000接近A100,能满足中小公司的AI算力需求。

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生态效应”。和而泰直接持股1.24%,还帮它做智能控制模块;威星智能和它共建智算中心,解决算力落地问题;东华软件用它的GPU做服务器,卖到了金融、医疗行业。以前国内GPU产业链零散,摩尔线程牵头后,从芯片设计到服务器组装的企业都聚到了一起,现在已经能提供“芯片+服务器+算力服务”的整套方案。

再看高端GPU和智能硬件领域,这三家企业瞄准的是未来科技赛道,背后的产业链正在补齐国内的“技术短板”。

第六家是壁仞科技,高端GPU领域的“黑马”,计划港股IPO募资22亿元,估值140亿元。它的7nm BR100算力超英伟达A100三倍,采用Chiplet和CoWoS-S封装技术,支持千卡集群训练,效率能到90%-95%,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投了钱。Chiplet技术能把多个小芯片拼成大芯片,绕开高端光刻机限制,对国内芯片行业意义重大。

它的产业链伙伴都是“国家队级别”。海光信息和它做技术协同,一起攻克Chiplet封装难题;中国移动不仅投资,还把它的GPU用在自己的智算中心;中国电信则帮它对接政企客户,现在已经拿到了不少政务云订单。

第七家是沐曦科技,专注训推一体GPU,曦云C600支持144GB HBM3E,性能对标国际旗舰,科创板已经完成二轮问询,拟募资39.04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了208%。训推一体意味着既能做AI模型训练,又能做推理部署,以前要同时买两种设备,现在一台就够,帮企业省了不少钱。

它的产业链已经打通“算力落地最后一公里”。浪潮信息用它的GPU做服务器,中科曙光和它共建算力中心,超讯通信做它的总代理,把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比如浪潮信息,以前服务器用的都是英伟达GPU,现在换用沐曦的产品后,服务器价格降了30%,还拿到了教育行业的大单。

第八家是宇树机器人,全球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计划2026年一季度申报科创板,C轮融资估值120-150亿元。它的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市占率65%,伺服电机扭矩密度国际领先,简单说就是机器人的“关节”比国外产品更灵活,还更便宜。人形机器人是未来的风口,宇树的技术能带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升级。

它的产业链覆盖了“从核心部件到应用场景”。宁德时代帮它做电池系统,让机器人续航从2小时提到了4小时;商汤科技和它做AI算法协同,让机器人能更好地识别环境;吉利则帮它对接工业场景,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厂用它的四足机器人做巡检了。

最后一家是紫光展锐,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企业,估值约700亿元,计划募资80亿元,2024年全球手机芯片市占率14%,非洲功能机芯片市占率超40%。它的芯片覆盖2G到5G全制式,还做智能座舱、卫星通信芯片,是全球少数掌握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手机芯片以前被高通、联发科垄断,紫光展锐的存在让中低端手机价格能降下来,还帮国内手机厂商摆脱了供应链限制。

它的产业链堪称“芯片设计生态圈”。卓胜微给它供射频芯片,份额超70%,还一起研发5G-A射频芯片;长电科技帮它做封测,先进封测订单占比超40%;紫光国微和它联合研发车规“芯片+加密”方案,现在已经进入上汽、吉利供应链了。

看完这9家企业会发现,它们的上市不止是自身“登陆资本市场”那么简单,更像是国内科技产业链的“集体亮相”。以前我们总说“缺核心技术”,但从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到长鑫存储的DDR5,再到摩尔线程的GPU,这些企业背后的产业链已经把一个个“卡脖子”环节补了起来。上海微电子带动了光学组件、精密机械企业成长,长江存储让国内设备厂商有了练兵机会,宇树机器人则激活了伺服电机、AI算法产业链。

更关键的是,这些产业链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相互关联的。比如长江存储用的光刻机可能来自上海微电子,摩尔线程的GPU可能用了长鑫存储的内存,宇树机器人的芯片可能来自紫光展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这种生态一旦形成,国外想再通过技术封锁限制我们,难度就大了很多。

这些科技巨无霸的上市,其实是给整个国内科技行业“打气”。以前很多人觉得国产科技不行,但现在能看到,从设备到芯片,从硬件到算法,我们都有了能打的企业和完整的产业链。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用过这些企业的产品吗?比如长江存储的固态硬盘、荣耀的手机(荣耀和紫光展锐有合作),感觉和国外产品比差别大吗?你觉得这9家企业里,哪一家背后的产业链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霸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