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排行榜数量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讨论,这些排行榜除了会影响学生及家长们选学校以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衡量大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的标准。随着排名数量的增加,争议也愈来愈多,有些排行榜因为评价标准不一样、指标设置不平衡,不能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实力。这
近年来中国高校排行榜数量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讨论,这些排行榜除了会影响学生及家长们选学校以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衡量大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的标准。随着排名数量的增加,争议也愈来愈多,有些排行榜因为评价标准不一样、指标设置不平衡,不能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实力。这引起人们对于一个机构所发布的排行榜存在疑问,需要一个更为科学、更全面的评价体系。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教育界人士把软科、校友会、武书连、高准、GDI、ABC中国还有进苹果这七个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数据机构的资料拿来比较并整合起来,最后公布了一份综合排名叫作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这个榜单希望借助更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给社会提供更真实的参考依据。
在此次综合排名当中,清华大学依旧维持着自己的强势地位,牢牢占据首位,并且其优势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强势学科工科与理科,在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生物医学这些现今世界的科技前沿方面也表现突出,所以在学科布局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北京大学居于第2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与往年的排行相比,有的排名显示清华和北大的差距正逐渐加大。这种变化表明,新的评价体系更加重视高校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成果能否实际落地。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是我国华东地区名列前茅的顶尖学府,此次依旧保持在前三到七位。长久以来这些高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一直占据领先地位,成为中国高校第一梯队。这样一种稳定的局面说明实力雄厚,这同时也体现出国家以及地方给这些高校给予的资源帮扶和政策方面的倾斜。
武汉大学此次的综合排名第8,它有飞速上升的趋势,此高校近几年不断改善学科设置并且开发新的领域,做到了文理工医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武汉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理工科学科中的测绘工程和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有明显的优势。该校还积极加入到像国家的重大战略里去的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同地方的合作成绩显著,也加强了它的实力。
四川大学排在第14位,跟一些传统很强的理工类985高校相比有不小的进步。学校近些年来提出“强基础,重交叉,求突破”这一发展战略,既稳固了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这样的强势学科,又在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这类新领域取得迅速进步。四川大学靠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改良学科评估并且重视人才培育,就做到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情况,并且这种做法还提升了排名以及在全国高校里增添影响力。
非985理工类211高校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学校,在排名中进入全国前40名。突出的表现表明新评价体系更看重高校工程技术实力与科研水平。综合性211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等也出现在前50的榜单之中,依靠全面发展的学科建设以及地方的支持,在榜单中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潜力。
暨南大学与上海大学这两所211院校的代表,在排名上分别是48、57,由于有着丰富的学科设置以及发展向好的趋势,它们也在此次排名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中国高校整体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势头。南昌大学的迅速崛起也值得人们关注,在地方重点支持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说明了地方重点支持的高校提高自身实力的能力。
更让人在意的是市场的格局,一些不是985也不是211的普通高校开始冒头,有不俗的竞争力。这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完成了突破,理工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不断发展,传统的以文科为主的学校要完成跨领域的创新。地方经济的支持给很多高校发展提供动力,校地合作模式不仅加强了学校学科优势,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高校科研成果、学科实力和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因此既体现出国家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又给学校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各校在确定内部发展策略时要依据本校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
对于学生以及家长而言,排行榜的数据能大致了解一个高校的情况,但并不是选校的唯一依据。考量学校的学术资源、 专业设立,就业情况才是好的选择。一些地方高校虽然排不上号,但在某些专业上可能有独到之处。多方面了解学校的特点之后,才好作出选择。
高校排名从注重规模数量开始转向关注质量与创新,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这种转变显示,国家和社会对于教育的诉求已从规模向外延伸转变为优化教育质量,在此情况下文科强校虽会碰上些麻烦,但是经由调整策略也存有在新竞争环境中找出突破口的机会。
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脚步正在加速,这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竞赛,更是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较量。排行榜上的数据变化只是表面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它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成长动力。中国正向着创新驱动的方向前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排行的变化给我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欢快清泉wtpZF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