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岛从海中喷薄而出,它能否展示自然在无人干预下如何运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7:10 1

摘要:“伊斯莱弗二世”号的船员刚在冰岛南部海岸撒完网,就意识到情况不对。1963年11月的一个黎明,昏暗天色中大西洋上空笼罩着黑色团状物。他们冲向无线电设备,以为有渔船在海上起火,但该区域并无船只遇险。

“伊斯莱弗二世”号的船员刚在冰岛南部海岸撒完网,就意识到情况不对。1963年11月的一个黎明,昏暗天色中大西洋上空笼罩着黑色团状物。他们冲向无线电设备,以为有渔船在海上起火,但该区域并无船只遇险。

随后,拖网渔船突然开始漂移,船员们更加不安。厨师匆忙叫醒船长,以为船只正被卷入漩涡。最终他们通过双筒望远镜观察到海面升起的火山灰柱,才明白正在发生什么:海底火山正在喷发。

日出时分,黑色火山灰布满天空,海面下已形成山脊。次日清晨,山脊高度已达10米。一天后增至40米。一座岛屿正在诞生。

两个月后,这座岩岛长度超过一公里,顶峰达174米。根据北欧神话中的火巨人苏尔特之名,该岛被命名为“苏特西”。

附近韦斯特曼纳群岛的居民和渔民目睹闪电击中持续强弱变化的火山喷发柱,照亮了冬日的朦胧天色。这场喷发持续两年才完全停止。

冰岛自然科学研究所地理学家奥尔加·科尔布伦·维尔蒙达多蒂尔表示:“形成长期存续的火山岛极为罕见。该区域每3000至5000年才会发生一次。”她指出,这类岛屿通常很快会被海洋侵蚀消失。

苏特西岛的出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珍贵的科研机遇。他们得以观察在远离人类干扰的环境中,生命如何在一个岛屿上拓殖繁衍——而人类活动已覆盖地球大部分区域。

1960年代以来虽涌现其他新生岛屿,但科学家认为其生态稳定性均不及苏特西岛。在苏特西岛出现之前,最近类似事件是1927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之子火山岛的形成,但该岛很快受到人类活动污染。冰岛研究人员决心这次要采取不同做法。

1965年,冰岛政府将苏特西岛正式划为保护区。仅允许研究人员和经严格审批的少数记者登岛。严禁放牧绵羊。同年,岛上发现首株植物——从冰岛本土随海浪而来的海滨芥草丛。

维尔蒙达多蒂尔说:“1964年首批登岛的科学家观察到种子和植物残体被冲上岸。鸟类甚至开始登岛探查。首株植物发现时火山仍在喷发——生命出现速度惊人。”

科学家原预期藻类和苔藓会作为首批拓殖者,逐步形成土壤基础以最终支撑维管植物生长。但这一步骤被完全跳过。随后数年更多植物被冲上岸,部分附着在岛裸露的火山岩上。但十年后变化似乎陷入停滞。

自然科学研究所植物学主任帕维尔·瓦索维奇表示:“当时人们都在问:接下来会怎样?此时苏特西岛已拓殖约10个物种,植被覆盖极其稀疏。但随后鸟类到来了。”

1980年代初,黑背鸥开始在该岛部分区域筑巢,这片位于大西洋多风暴区的岛屿成为它们的庇护所。鸟类的到来引发生命大爆发。鸟粪携带的种子使草类迅速遍布全岛,鸟类提供的养分又促进植物生长。整片裸露岩区首次呈现绿色景象。

瓦索维奇指出:“这令人惊讶。自达尔文时代起,生物学家认为只有肉质果实植物能借鸟类传播。但苏特西岛的物种都不结肉质果实。几乎所有种子都是通过海鸥粪便传播的。”

他表示,这个活体实验室的启示在于:受干扰后的生态恢复不会遵循单一可预测路径,而是由多种(有时是意想不到的)力量共同塑造。

如今,灰海豹作为最新登陆者正推动岛屿生物多样性变化。火山岩成为关键的“登陆点”,海豹在此上岸休息、换毛,同时也是躲避附近虎鲸的繁育基地。它们的粪便、尿液和胎盘为岛屿带来氮元素,助力生命进一步扩展。

但研究人员警告,苏特西岛的拓殖进程终将逆转。灰海豹登陆点正逐渐被海洋侵蚀。科学家预测,到本世纪末该区域将所剩无几。

岛屿生物多样性可能达到峰值后随时间推移下降,最终只剩陡峭悬崖的孤岩矗立大西洋。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启示将永存。

瓦索维奇表示,苏特西岛证明即使在最严酷环境中,恢复与重生仍可能实现。它为修复受战争、污染或开发破坏的生态系统带来希望与实践经验:只要给予空间,自然总会以超乎预期的速度与创意重现生机。

维尔蒙达多蒂尔说:“通过保护这片区域,冰岛真正为人类作出重要贡献。在大陆,人类影响无处不在。而在苏特西岛,我真正置身自然。耳畔唯有鸟鸣,可见沿岸虎鲸,海豹不时探头张望。”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亚西亚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