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5号那天,旗忠网球中心的温度飙到34℃,湿度还特别大,体感都快40℃了,不少球员打着打着就撑不住了。
2025年10月的上海大师赛,本来该是网球爱好者的狂欢,结果硬生生被高温搅成了“抗暑大赛”。
10月5号那天,旗忠网球中心的温度飙到34℃,湿度还特别大,体感都快40℃了,不少球员打着打着就撑不住了。
丹麦选手鲁内第一盘就中暑,又是叫医疗暂停量血压,又是光膀子猛灌水,后来直接质问为啥没高温保护规则,说“你们是想让球员热死在球场上吗”,这话听着就透着委屈。
不光鲁内,其他球员也没逃过高温的折腾。
弗里茨跟对手打几回合就弓着腰喘气,一度连球都发不出去,只能扶着球拍站着,赛后还说这比赛条件太差,得向对手致敬。
比利时的戈芬更夸张,在太阳下打了20分钟就满脸通红,直接举手退赛了。
俄罗斯那对双打组合更干脆,还没开打就宣布不打了,说实在扛不住这闷热。
观众这边也没好到哪去,看台上人挤人,两场比赛下来满是汗味,闷得人难受。
大家都在挥扇子,那动作整齐得像一群鸟在扑棱翅膀。
太阳移到球场上方时,后排观众赶紧打遮阳伞,前排的怕挡着后面,只能硬顶着太阳晒,不少人都晒得头晕。
往年十月上海哪有这天气,一般都二十来度,秋高气爽的,今年倒好,温度跟卡塔尔差不多,比埃及还热,也难怪球员和观众都遭罪。
裁判和球员的细节也挺真实,著名裁判拉雅尼胸前垫着白毛巾,就怕湿衣服贴身上尴尬。
梅德韦杰夫那点金发全贴在脑门上,球衣湿得能拧出水,看着跟个苦命打工人似的。
卢布列夫倒是准备了换的衣服,可没料到袜子也湿透了,只能脱了鞋光脚拧袜子,这场景看着又好笑又让人心疼。
本来想这只是偶然情况,后来发现退赛的远不止10月5号那几个。
之前法国选手阿特马纳打了一局就双手发抖,第二局打完浑身发颤,连气都喘不上,退赛后在社交平台说自己差点没法呼吸,头还剧痛,连在哪、星期几都想不起来。
塞尔维亚的梅杰多维奇打了一局也退了,跟主裁抱怨“这情况怎么比赛啊,连点风都没有”。
匈牙利的弗索维茨直接倒在场上,跟主裁说“我快热死了”,法国的鲁瓦耶更是昏了过去,后来说是缺水缺电解质,这些情况堆在一起,就不是偶然了。
后来查了查,这高温也不是没原因的,说是南方被副热带高压罩住了,这玩意儿像个大锅盖,把热量和水汽都扣在地上,温度湿度一起升。
而且今年副高特别强,位置还偏西偏北,专家说是去年到今年的厄尔尼诺影响的,加上全球变暖,海水温度高,又给副高供了能量,所以高温才持续这么久。
武汉、长沙也这样,武汉今年高温天特别多,连中秋都得防暑降温,气象说南方高温可能要持续到十月中旬,这对后续比赛也不是好事。
除了高温,赛历太密也是个大问题。
现在ATP的大师赛,九站里有七站都从一周改成两周了,说是为了扩大签表。
兹维列夫就吐槽,除了蒙特卡洛和巴黎大师赛,其他基本都是双周赛,还说那两站单周的才是全年最舒服的,不管对球迷还是球员都好。
更关键的是,排名前三十的球员必须参加所有大师赛(蒙特卡洛除外),还得打至少五站ATP500,不然就扣积分扣奖金,算下来一年至少要打二十站,加上四大满贯,球员哪有时间休息。
辛纳就是例子,10月1号刚在北京打完中网,10月4号就得来上海打比赛,连个调整的时间都没有。
阿尔卡拉斯他们也抱怨过,说没足够时间休息,只能带着伤病和不适比赛,比赛质量也受影响。
本来觉得ATP该考虑改改赛历,结果ATP主席高登齐说延长赛程是为了赚钱,能多赚转播费、赞助费,还能改善场馆和奖金池,扩大球员养老金覆盖范围。
这话听着有道理,可球员的健康也不能不管啊。
德约他们成立的PTPA协会,今年三月还在欧美起诉ATP,说他们搞垄断,不把球员权益当回事,现在官司还在初期阶段,看来球员和ATP的矛盾早有了。
对比其他赛事,ATP的高温规则确实落后。
温网今年也遇到高温,还发了琥珀色警报,工作人员会测热应激指数,超过30.1℃就停十分钟让球员休息。
美网2018年就有规定,第三盘和第四盘之间能休息十分钟。
澳网2023年还因为36℃关了顶棚,WTA更规范,热应激指数到一定程度就能休息,温度太高还能暂停比赛,今年十月的武汉公开赛就因为热暂停过好几次。
上海大师赛这边,赛事总监吕华勇说ATP没高温规则,而且比赛注册的是室外硬地,不下雨就不能关顶棚,除非观众快中暑了,才能申请关。
这话听着就有点敷衍,球员都快热晕了,还得等观众中暑才能调整?
好在上海大师赛这事儿闹大了之后,ATP终于松口了,说正在跟球员、赛事方和专家商量,要评估高温政策,还说医疗团队已经采取临时措施保护球员。
不过没说啥时候能出结果,搞不清为啥制定个规则要这么久。
而且上海大师赛决赛日(10月12号)预报温度还32℃,体感34℃,球员还是得在没明确规则保护的情况下比赛,这也挺无奈的。
最后不得不提德约,38岁了还在坚持,这次在上海刷新了大师赛八强的年龄纪录。
有天比赛他换边时吐了两次,追球滑倒后慢慢站起来,撑着膝盖喘气,比分被追平时还直接倒在场上,抱着膝盖低头坐着。
本来他之前说只专注大满贯,结果上海大师赛开赛前一周突然宣布要来,主办方连夜改海报把他放C位。
他说第一次来中国比赛是2007年,快二十年了,来上海就是为了中国球迷,这些年在中国一直受礼遇,还会说几句中文,听得懂“小德,加油”,还会在镜头上签“德”“福”这样的汉字。
梅德韦杰夫也挺有意思,他说自己一般28℃就难受,其他球员要到33℃以上才觉得不舒服,“在上海大家都差不多难受,我对此有点高兴”,这话还挺实在。
后来他比赛抽筋,一瘸一拐熬到赢,还在镜头上写“我还不想离开世界上最好的城市”,能看出来他是真喜欢上海。
总的来说,这次上海大师赛的高温危机,算是给职业网球提了个醒。
极端天气越来越多,ATP不能再抱着老规则不放,得赶紧出台明确的高温保护政策,同时也得优化赛历,别光顾着赚钱,把球员的健康抛在脑后。
毕竟比赛好看的前提,是球员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发挥,不然再热闹的赛事,也会变味。
来源:游讯aWb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