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模效应显现:销量环比大增40.8%,摊薄了固定成本。产品结构优化:虽然单价较低的L6是主销车型,但30万元以上的AD Max高阶智驾版本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有效对冲了均价下滑的影响。成本控制:公司在采购成本上有所优化。
在业界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观点:在分析汽车企业时,毛利率有时比ROE更能揭示核心业务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结合理想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来具体拆解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通过下表快速回顾理想汽车Q3的关键财务数据,这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
财务指标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同比变化环比变化备注交付量15.28万辆+45.4%+40.8%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428.74亿元+23.6%+35.3%创历史新高净利润28.2亿元+0.3%+155.1%连续八个季度盈利车辆毛利率20.9%-0.3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超市场预期整体毛利率21.5%-0.5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现金储备1065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
毛利率(特别是车辆毛利率)直接反映了企业核心产品的赚钱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它剥离了诸多非经营因素的影响,能更纯粹地衡量当期业务的健康度。
理想汽车Q3的车辆毛利率达到20.9%,环比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规模效应显现:销量环比大增40.8%,摊薄了固定成本。产品结构优化:虽然单价较低的L6是主销车型,但30万元以上的AD Max高阶智驾版本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有效对冲了均价下滑的影响。成本控制:公司在采购成本上有所优化。因此,即使在激烈的价格战中,理想汽车依然能保持强劲的单车盈利能力,这本身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的是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指标。但在车企,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企中,ROE可能会“失真”:
巨额现金储备的稀释效应:理想汽车坐拥1065亿元的现金储备。这笔资金大部分用于低风险理财,收益率不高,庞大的净资产分母会显著拉低ROE。但这并非经营不善,反而是财务稳健、为未来(如纯电车型研发、出海业务)储备弹药的体现。非现金支出的影响:公司确认的基于股权的薪酬费用等非现金支出,会影响净利润,从而影响ROE,但这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现金流和经营能力。所以,仅看ROE可能会低估一家像理想这样处于扩张期、现金充裕的公司的真实经营效率。
除了毛利率,Q3财报中还有其他亮点,共同描绘出理想的经营全景:
费用控制与运营效率:第三季度营业费用率创下新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费用同比环比有所下降,这主要与公司采用更高效的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后,相关团队人员优化及新产品开发周期有关。强劲的造血能力:经营现金流高达11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91亿元。这表明公司的盈利是有高质量现金流入支持的,而非纸面富贵。展望未来,理想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当下的稳健态势转化为持续的成长动能:
第四季度指引:公司预计交付量在16万至17万辆之间,营收在432亿至459亿元之间。这一指引被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略显保守,但也反映了管理层对市场竞争的理性判断。明天的挑战:2025年,理想将面临小米SU7等强劲对手的持续竞争,其纯电产品的发布和市场接受度将是关键看点。同时,出海业务的进展也将决定其长期增长空间。总而言之,在分析理想这类处于激烈市场竞争和快速技术变革中的车企时,毛利率确实是比ROE更直接、更及时的“体温计”。它帮助你穿透财务数据的表象,聚焦于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希望这次的财报拆解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果你对特定方面,比如其智能驾驶的投入产出或出海策略的财务影响有更深入的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来源:汽车行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