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看到那些配着 “官方文件截图” 的群聊消息,我也差点信了。直到翻到香港运输署 10 月 12 日发布的正式澄清 —— 目前 “港车北上” 仍然只限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深圳湾、皇岗、文锦渡等其他口岸一概不适用。说白了,这波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但纯属对
朋友圈都在转 “港车北上扩容”“粤车南下启动”,我仔细看了一下,全是误读。
说实话,看到那些配着 “官方文件截图” 的群聊消息,我也差点信了。直到翻到香港运输署 10 月 12 日发布的正式澄清 —— 目前 “港车北上” 仍然只限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深圳湾、皇岗、文锦渡等其他口岸一概不适用。说白了,这波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但纯属对政策的误读甚至曲解。
最近一段时间,社交平台和微信群里频繁出现 “港车北上已扩展至深圳湾”“粤车南下试点开启” 等说法,部分信息还附带看似权威的截图或 “内部通知”,引发不少车主提前规划行程。但实际情况是,香港运输署已于 2025 年 10 月 12 日明确辟谣:所谓 “多口岸通行” 纯属不实信息。
自 2023 年 7 月 1 日 “港车北上” 政策实施以来,其适用范围始终限定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从未扩展。更关键的是,运输署特别强调:一辆私家车不能同时持有 “港车北上” 资格和 “深圳湾过境私家车一次性特别配额”—— 两者分属不同计划,互不兼容。已有少量个案因误信谣言,在申请时被系统拒批,导致跨境行程被迫取消。
具体来说,“港车北上” 对车辆登记年限、司机资格、内地交强险等均有明确要求,且必须通过官方指定的网上系统提交申请。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5 年 9 月起,政策确实优化了通行安排:符合条件的车辆在每周二、周三(公众假期及指定特殊日期除外)可免预约直接通行。但这仅是预约机制的调整,绝不等于口岸扩容或 “粤车南下” 同步开放。
有个在跨境物流行业的朋友透露,上个月就有车主误以为 “所有口岸都能走港车”,特意从屯门开车到深圳湾,结果在关口被劝返,白跑上百公里。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底,“港车北上” 累计获批车辆已超 5.2 万辆,日均通关量约 1800 架次,但全部集中在港珠澳大桥。相比之下,深圳湾口岸目前仍仅对持有 “一次性特别配额” 的跨境私家车开放,且配额需提前网上预留,可供预留的配额生效日期为预留当日起第五至第八个星期内,同一申请人不可同时预留多个配额,取消配额后需一周后方可再次申请。
这类谣言之所以容易传播,是因为它 “听起来很合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确实在加速,港车北上、粤车南下也是长期政策方向,公众自然期待便利化措施快步落地。但现实是,两地在车辆技术标准、保险制度、驾驶习惯(如香港靠左、内地靠右)等方面仍存在系统性差异,全面互通需要严谨的安全评估与制度衔接。
“港车北上” 与 “深圳湾特别配额” 本就容易混淆 —— 前者是常态化、可多次往返的便利计划,后者是临时性、限量发放的应急安排。但普通车主未必清楚其中区别。有车主在本地论坛发帖抱怨:“群里说‘不用预约了’,我以为深圳湾也能走,结果卡在关口进退两难。” 这种信息错位,正是谣言滋生的温床。
不实信息不仅误导个人出行,还可能对口岸秩序造成干扰。运输署已明确表示,相关谣言事件已转交警方跟进,不排除对恶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者追究法律责任。实际上,自政策实施以来,运输署与广东省相关部门已多次联合发布指引,反复强调唯一合法通道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这也反映出公众对跨境便利化的强烈需求 —— 但越是如此,越要以官方渠道为准。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港车北上” 系统访问量环比增长 17%,说明关注度持续升温。可若因轻信非官方消息导致申请失败、行程取消,甚至被列入系统异常名单,损失只能自行承担。政策红利要抓,但前提是搞清规则、认准渠道。
“港车北上” 只走港珠澳大桥,粤车南下仍未开放,你身边有没有人因为误信谣言白跑一趟口岸?评论区直接说经历,我挨个回复并整理成避坑指南!
来源:乐宅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