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项由成都学者开展的研究对全国1058名高校学生进行了实证调研,结果显示,5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软件制作新媒体内容。这项研究初步勾勒出Z世代学生的数字素养面貌。
川观新闻记者 杨吉祥
近日,一项由成都学者开展的研究对全国1058名高校学生进行了实证调研,结果显示,5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软件制作新媒体内容。这项研究初步勾勒出Z世代学生的数字素养面貌。
学生参加数字素养提升实践。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数字安全与伦理规范方面展现出较高的自律性。其中,超八成学生具有强烈的主动保护个人隐私意识,多数学生在注册使用新APP时,会留意并审查相关权限协议;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超六成学生对支付等敏感操作保持警觉。
作为“数字原住民”,半数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图文设计、短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报告制作等新媒体内容生产。部分学有余力或专业相关性高的学生,更能掌握全媒体叙事、数据挖掘分析、基础编程、人机交互设计等深层次技能。
学生作品:数字川剧脸谱。(成都大学 路东鲲)
这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从数字认知、通识技能、创新技能、跨学科技能、数字意识、数字内容价值七个方面评估了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最终结果收录于《数智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研究》(科学出版社)一书。
调查显示,51.13%的学生对“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概念理解肤浅,仅停留在“会用工具”层面,难以识别数字内容背后的逻辑偏差,与“数字内容健康传播促进者”所需的理性认知存在差距。
主持研究的成都大学许志强教授表示,四川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既精通先进技术又具深厚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更有针对性。具体来说,高校应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紧跟数字技术进展。此外,高校还应着力培养学生数字素养能力,使其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应对数字环境挑战,为四川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创名企进校招才引智活动。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