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十四五”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连跨越。
近日,看“新华社”的一篇稿子,看得振奋人心!
其中提到,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
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十四五”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连跨越。
不说其它,单看这数字,就令人眼前一亮!
2025 年 GDP 预计达 140 万亿元,这串数字光看挺抽象,拆解开来全是震撼!
“十四五” 这五年的经济增量就超 35 万亿元,比现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总量还多,相当于凭空再造了一个长三角。
不得不惊叹:厉害了我的国!
别以为 140 万亿离生活远,其实超市货架、机场大厅全是证据:
超市里的 “绿色升级”:现在买东西,随手拿起的矿泉水瓶可能是再生塑料做的,货架上的蔬菜带着 “绿电种植” 标签 —— 全社会每 3 度电就有 1 度是清洁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 10 年全球第一,这些 “绿色贡献” 早成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机场里的 “国际范儿”:北京大兴机场的免税店前,拿着 47 国免签护照的外国游客排起长队;中欧班列刚把德国汽车零件运进来,又装满 “中国新三样” 发往欧洲,累计开行量已突破 11 万列,咱们和 150 多个国家成了主要贸易伙伴。
手机里的 “创新密码”:刷脸支付时用的 AI 算法、预约挂号时的异地结算系统、下单生鲜时的冷链物流,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 —— 中国已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天宫” 飞天、C919 翱翔,这些大国重器都是增长的 “硬支撑”。
在逆全球化搅局的当下,140 万亿的意义早超出国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算过,中国以 17% 的经济体量,贡献了全球 30% 的增长,就像给波动的世界经济装了 “压舱石”。
这底气来自两处:一是 “开放的门越开越大”,自贸试验区从几个扩到 22 个,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 “清零”,海南自贸港年底就要封关运作,五年里外商对华投资超 4.7 万亿元;
二是 “市场的韧性越来越强”,民营经济促进法保驾护航,民营企业进出口连续 21 个季度增长,统一大市场让物流成本降了又降,这些都让 “投资中国” 成了全球共识。
140 万亿的终极意义,藏在老百姓的 “幸福清单” 里。
这五年,每年新增就业超 1200 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全找到了工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 5.6 亿人次,老家的爷爷奶奶在外地看病再也不用来回跑腿。
就连偏远地区都沾了光:贵州的山村通了 5G,果农用直播把猕猴桃卖到全国;
甘肃的光伏板铺满山坡,不仅发了电,还帮贫困户脱了贫。
这些成就不是冰冷的数字,是 14 亿人奔向好日子的坚实脚步。
谭天道地想说:经济增长从来不是抽象的指标,而是超市里的新鲜、机场的便捷、手机里的智能,是每个普通人脸上的笑容。
140 万亿是起点不是终点,下一个五年,更值得期待!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来源:谭天道地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