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印发指导意见 解锁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12:25 1

摘要:“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广为流传的歌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每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诗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广为流传的歌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每个节气都有着独特的诗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四项重点任务,立足中原历史文化底蕴,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在气象、农业、文旅等方面的时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登封市作为二十四节气肇始地,拥有周公测影台、观星台等核心遗址;濮阳有伏羲观星台传说、颛顼造历台传说……我省作为该项文化遗产的资源富集区和成功申遗的重要支撑地,相关资源遍及全省,实物遗存分布广泛。《意见》明确,到2026年,建立完善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以节气文化为辐射源,统筹推进中原文明资源整合集聚,推动节气康养、节气文化推广、产业培育开发等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初步完成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基地和节气科学文化基因库建设,实现节气文化阶段性成果转化,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二十四节气科学交流高地、中华文明时间哲学溯源地、节气产业孵化基地、节气文旅探源地、节气文化区域标杆。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此时北方已进入深秋,南方秋意渐浓,露水凝结成霜。而人们也正忙于“三秋”,收获、播种不停闲——“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如今,我们如何让二十四节气“活”起来,赋予其现代意义?

《意见》提出四项重点任务:

开展二十四节气创新研究。依托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气象等部门协同推进二十四节气创新研究,推进节气与天文、气象、农业、文化、教育、医学、哲学等领域数据融合和价值挖掘。同时,开展二十四节气科学文化基因库研究,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

搭建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交流平台。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东南亚文化交流等,聚焦节气文化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现代应用,组织开展节气民俗文化推介交流等活动,在我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气文化交流平台。

推进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以节气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登封观星台、商丘阏伯台、濮阳西水坡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淮阳太昊陵、内乡县衙等节气文化遗产遗址保护展示和价值研究,规划利用郑州市郑东新区象湖公园及其周边区域、郑州国家气象科技园等场地,因地制宜建设二十四节气气象科普馆、二十四节气文化公园等节气文化传播载体,构建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总体布局。

开展多元业态节气文化赋能行动。统筹气象、农业、旅游、科技、教育、康养等资源,通过“节气+”模式,推动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发节气农产品,开展农耕体验等活动,打造特色节气农业品牌;推广节气养生文化,打造以节气养生为特色的康养目的地;开发融合节气自然景观和民俗特色的节气旅游品牌精品线路;挖掘文物的时代价值,举办以节气为主题的文物特展、文物活动;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节气展厅和节气影像作品,发行节气数字藏品。 (记者 张百强 见习记者 张鑫宇)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