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是打江山,有人说是救国家,可真叫人回头琢磨,多数人只记得一个场景:和平日子突然来了,家里头米缸不空、路上不用怕小偷、晚上没什么响动睡得塌实。
毛主席的伟大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是打江山,有人说是救国家,可真叫人回头琢磨,多数人只记得一个场景:和平日子突然来了,家里头米缸不空、路上不用怕小偷、晚上没什么响动睡得塌实。
谁没在心里念过,这一切总归还是有人扛在前头的,至于说多高深,其实大伙都明白,能吃饱能安心,这账谁的?
新中国刚起步那会儿,家家户户日子都紧,但你问谁,八级工资制拉起了一道线,工人、干部各拿各的,谁也不怕差了口粮。
粮票、布票发下来,家里有几个孩子,算一算基本就够,心里头踏实,一年到头不用操心断炊。
有人靠工资撑着,有人靠票证领点肉和布,没钱的也饿不着,过年添衣裳不发愁。
隔壁家孩子多,常有粮食调剂,谁也没有特权,干一天挣一天,吃饱就心安。
老母亲攒着粮票给小孙子做新衣,父亲下班回家有口热饭,街坊之间清楚彼此日子,拆借都能说得明明白白。
这种日子,就是那时候普遍的生活。
那时候街上没几个闲人,大家各忙各的事,走路看见陌生人点头招呼,孩子捡到钱知道去找警察,雷锋的故事传遍巷子,家长教孩子捡一分钱也别自己留。
确实有人天天把家门敞着睡觉,夜晚街道安静,能听见鞋子踩在青石板上的声响。
卖菜的早市,邻里砍价,摊主也不使假称斤两,商品柜台拿到手的,大多数是真的。
谁家要修门窗找木匠,匠人做完活儿,收钱还要推辞,说是街坊照应。
年根儿将近,小孩子挨家串门,左邻右舍凑些糖果点心,彼此信任,放学没家长接也不怕走丢。
偶有急事,街头能见到人帮忙找人,三轮车坏了,路过小伙子蹲下就搭把手。
黄赌毒根本看不着,晚饭后院子里围坐一圈,老人聊天,孩子跳皮筋,有人从外地来投亲,住宿总能找到邻居借被褥,谁家有事,大伙帮着跑腿,连文具丢了都能送回书桌。
这种氛围实在说不上什么口号,就是大家心口里认的理儿,你帮我,我帮你,日子过得坦荡。
那年头干部下到村里,舍不得吃一顿细粮,自己端个饭碗去排队,饭钱粮票全有明细,谁家多占了社区就能提意见,有人当面批评也不怕,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谁都不会伸手去拿不该自己的东西,报销一块钱都要登记。
厂长带领大家修水库,白天扛工具晚上收拾钻床,跟工人一起下河里搬石头,身上泥水一身,鞋都泡烂了,回来自己晾,没人特殊,一块馒头大家掰着吃。有的干部住平房,顶棚漏雨,换瓦自己上屋顶,街坊打水他帮着扛一桶,没见谁讲排场。
焦裕禄去兰考查水,从泥塘里走出来脸都刮破了,衣服半个月洗不上一次,回村看见群众,坐门槛和老头唠嗑,说话不带架子,手里握着账本,都是村里人给写的账,谁家多要了一份救济,月底就能算清,一分不多不少,怕亏了百姓,也怕占了国家。
陈永贵在大寨做田,早上点灯出工,自己抡锄头,不喊口号,地里下雨自己扛篓子回家,谁觉得他像当官的,那都是瞎说,那时干部不是领导,是家里最会干活的那一个。
打井修渠能吃苦,铺路挖沟不喊累,工地上的老工人拿着铁锹说,谁来咱们村都得动手,干部坐着不干活,村里人不买账,出差带回来一个手电筒,分两家轮着用,电池拍在桌上谁用完谁报数,弄丢了还得赔钱。
农村修水库,城里工人带头下乡,鞋带断了用草绳扎,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泥墙皮,有小伙子胳膊拉伤,不叫苦,第二天照样下地,家里亲戚来帮忙赶场子,喝口水三个人分一壶,天冷了把衣服盖石头上晒,下午干活回来谁也没说一句怨,晚上找个空地搭竹床睡觉,人多了打地铺,谁都觉得干活是正经事。
有干部带着大家一块过春荒,粮食不够吃,自己先减了口粮,饭桌上给老人多添一碗,孩子多抱一把米,没有谁觉得自己是特殊的。村里那个老书记,家里分到新房子还住旧屋,说新房先给老村民用,他自己最晚搬,邻居看在眼里,谁家有难事就找他帮忙。
人人讲规矩,干部讲公道,百姓讲实在,日子虽苦,心里踏实,这样的劲头,从那时候延续下来,谁都不是怕吃亏,只是觉得吃苦应该,这才算一条正路。
那一阵,国家周围敌情不消停,谁家都知道打仗不是讲狠话,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邻居大伯讲起朝鲜战场,眼里放光,说那年全国喊“志愿军出国”,家里男人头天领了棉衣,第二天就上车走,谁家没送过人,村里拖拉机到路口,那些兵扎着腰带,嚼着干粮,脸上没什么表情,母亲攥着信封抹眼泪,老父亲只是拍了拍肩膀不多话,说出去要争口气,好男儿出门打胜仗。
志愿军回信说零下三十度打出了胜仗,打得美军不敢再越线,家里挂起红旗,村头广播每天念战报,孩子们背着书包,放学在院子里喊口号,大人忙收听收音机,都盯着朝鲜那点消息,多少人靠这口气挺过苦日子,心里知道中国人打得过。
后来苏联闹脾气,科技断供有人慌,可报纸上一句话,咬咬牙,靠自己干,村里粮仓门口贴着“自力更生”,老工人说火车头修不好就拆开再装,没人指望外国师傅来帮忙,厂长带头下车间,工人熬夜装配,什么大炮、坦克,知道慢慢都能造出来,青纱帐里练兵也不是新闻,孩子们刷着红袖章帮着数人头,野外拉练,父亲带着解放鞋,加班造子弹。
边防线有人驻守,部队轮岗,一年回不了家,新兵到岗才十七八岁,岗位艰苦,春秋两季冷得绒衣棉帽全靠家里寄,边境响一声枪,广播传来前线捷报,队伍开拔,灯下母亲算日子。
厂区里晚饭过后,年轻人学防空演练,工厂加班,备战抢修,从没人叫苦,这口气就是撑出来的。
有人说那时候中国不强,老百姓却都认死理,谁敲门都不怕,外国军舰闯黄海,大家照样种地、上学、修机床,市面没动静,新闻播报说边防稳,孩子们觉得就是“靠得住”,没人怀疑国家能守住家门,天塌不下来。
有点权的干部,那时候很难露头儿,家里要是添了电器、吃了大鱼大肉,街坊邻居都能说话,有风声很快就传到上级,公私分明,单位请客得自己掏粮票,招待用的烟酒查得清清楚楚,吃请用公款的事儿,碰见了也就那么一两次,很快就通报批评。
要是侵吞了东西,轻的写检查,重的直接撤职,群众不满意还能提意见,家家户户开批斗会,上台当面对质,干部也不能回嘴。
工厂里小组长分公粮多分一两斤,账本一查追回来还得当众认错,农村队长要是挪用集体的钱修自家屋顶,村里人晓得了就公开说,甚至能顶到县里去,报不报案都一样,名声不干净,以后基本没人信任你。
种菜队卖剩的蔬菜想自己拿回家,得问队长开条,谁敢带头违规,其他人也不肯跟着干,大伙心里有杆秤,手伸长了就断。
做错事不是没机会悔过,主要看你敢不敢承认,街道小卖部短斤少两,捉到了要赔,丢了公家的东西费了公家的粮票也都算账,没人觉得搞点小动作是能混过去的,反倒觉得丢人,进仓库要带人作证,账账清清,谁都不是瞎冲。
大部分人就是守着规矩过日子,别想走捷径。
其实说到底,什么是伟大,谁也不用刻意去“拔高”,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心里都有数。
公平分给每个人的饭票布票,家里老人靠工资买粮,孩子读书还有助学金,谁没感受过那种心安。
街头干净,领导下基层和大家一起排队买菜,邻居有难事大家搭把手,谁家丢东西只要捡到基本能还回来。
干部坐在炕头听村民诉苦,工人下了班还能理直气壮讲今天拼了十个小时没人欺负你,这种安全感、尊严是强行造不出来的。
国家有事大家能上前线,家门口有闲事能出头。
谁要问毛主席到底做了什么,不用翻书,看身边人几十年记的那点事,谁心里都亮堂。
什么算真正的底气,什么才是刻在一代人心里的答案?
来源:分享人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