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幼儿园工作10年,接触过200多个性格各异的孩子。有个叫轩轩的小朋友,刚入园时,每次换季换衣服都特别抗拒。别的孩子欢欢喜喜穿上新衣,他却大哭大闹,直说衣服扎得难受。集体活动时,他也总躲在角落,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和家长沟通后发现,孩子对很多事都敏感。从这事
我在幼儿园工作10年,接触过200多个性格各异的孩子。有个叫轩轩的小朋友,刚入园时,每次换季换衣服都特别抗拒。别的孩子欢欢喜喜穿上新衣,他却大哭大闹,直说衣服扎得难受。集体活动时,他也总躲在角落,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和家长沟通后发现,孩子对很多事都敏感。从这事儿我就意识到,识别孩子是不是高敏感型人格很重要。
那怎么判断呢?我列了个五大日常行为对照表。先说说对衣物材质的反应,就像轩轩,普通衣服标签他都觉得磨皮肤。有的孩子穿毛衣,会一直抓身上,烦躁不安,这可能就是对衣物材质敏感的信号。
再就是对环境噪音的反应。幼儿园午睡时,有些孩子很快入睡,有些孩子却翻来覆去,一点小声音就被惊醒。像走廊脚步声、小朋友小声说话声,都会让他们难以入睡,这或许是对噪音敏感。
还有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带孩子去新游乐场,有的孩子马上融入玩耍,有的孩子却紧拉家长手,不敢尝试新设施,要很久才能适应,这可能是高敏感的表现。
另外,情绪稳定性也是判断标准。高敏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可能因一点小事伤心很久。比如画画画坏一笔,就大哭起来,很难平复。
最后是对他人评价的反应。有的孩子被老师批评一句,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特别在意别人看法,这也可能是高敏感的特征。
很多家长容易把高敏感和内向、任性弄混。其实,高敏感和内向不同。内向的孩子只是喜欢安静,不喜欢过多社交,但情绪比较稳定。而高敏感的孩子情绪触发源具有持续性,比如被老师批评后,可能好几天都受影响。高敏感和任性也不一样,任性的孩子是为达目的哭闹,目的达成情绪就好转。高敏感的孩子是因对周围环境、事物感受强烈,像听到刺耳声音就哭闹,并非为达到某种目的。
判断孩子是不是高敏感型人格,家校协作很重要。我有个三步法。第一步是建立行为观察表。家长可以准备个小本子,记录孩子一周内的行为表现。比如哪天孩子因衣服不舒服哭闹,哪天在集体活动中表现退缩。
第二步是定期沟通。家长和老师每周至少沟通一次,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看看有没有共同的敏感信号。
第三步是调整策略。根据观察和沟通结果,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对噪音敏感,家里就尽量保持安静,幼儿园也给孩子安排相对安静的座位。
这里要提醒一下,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躯体化反应,像经常肚子疼、头疼,情绪一直低落,这就需要专业介入了,最好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其实高敏感型人格也有优势。高敏感的孩子感知能力强,能注意到很多别人忽略的细节。画画时,他们能画出更丰富的画面;听故事时,能更深刻理解内容。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发挥这些优势,比如让孩子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鼓励孩子参加需要细心观察的活动,像观察植物生长。这样就能把孩子的敏感转化为优点,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解析:第一段提到轩轩刚入园时对换衣服抗拒,集体活动躲在角落等情况,图片展现了一个小男孩在有积木的场景中,双手捂耳,表情不耐烦或抗拒,身后沙发上的女性神情严肃,与正文中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绪互动相匹配,能辅助表达孩子在活动时与家长或周围环境产生情绪互动的情境,所以将其插入第一段合适。且根据数量限制,最多插入1张图片,因此选择此图并插入该位置。来源:小牧妈妈